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作文:运用
作者:论金
一千个读者,产生了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的是我们产生一个结论,是主体结合客观事物的结果,所以并没有一个客观的答案,其内在有一个机理,那是主客二分,主体自持价值观念,客体被运用的结果。
所以,有个简单的判断:结论是价值观念对外物的运用。说得形象化一点,物体运动的结果是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然,物理的情况是比较客观的,而人对事物的结论,则更为复杂。物体自身的运动是客观的,力从不同的角度作用之,也将产生千变万化的结果。
人判断一件事情,比物理复杂的地方在于,他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但他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主观性。所以,价值观念对事物的运用,如果说,我们要求逻辑上的严格的结论,那么,起码,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情况。
因而,我们想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的认知。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现实,那么就算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结论也是偏颇的。
本论题,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给这个命名提供了一个价值观念。所以,所命名的题目,必须带有“水”的偏旁部首,而取什么意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选取对象进行操作。
这个对象并非实物,而是文字。文字,考究的就是持有这个价值观念的人对文字内涵的熟悉或者说认知而产生各异的看法。这其中,必然反映出水平的高低,意境的高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很容易说明,比如,最低限度的,你让一个文盲来命名,他脑子里只能是一片空白,而你让李白、杜甫这些文化大家来择字,其意蕴内涵就必然丰富多彩。
世人看事、做事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人人都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如果我们要评论什么事情,评论什么现实,是不是就要先对评论的对象或者事物有足够客观的认知才能有正确的评价呢?我们要评论一篇文章,是不是要对文章的观点,要有准确的理解呢?
往往一个人的所谓水平高低,并不在于那些道理或者价值观念,而是在于对事物的研究和认知。所谓道理人人懂,而知易难行解释的是,把道理在现实中践行的时候,认知现实就是一种困难。
所以,综上所述,人要懂得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要践行,还需要对现实有全面周知的认知才行,结论才不会偏颇,做事才会成功!
谢谢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