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3-4 15:05 编辑
《从前》是董桥的书,里面记着他说过的话,零零总总,细细碎碎,窸窸嗦嗦。总之,是一个细心的女子,端坐窗前,一针一线,做女工。做得妥妥贴贴。
家里放了些书,多数在书柜里睡觉,另有两箱跟着我漂泊。年复一年。
要读的书,一般在两个地方:茶几和床头柜。闲书,不急,躺卧时翻几页,算是催眠,安慰剂。今天抽到的,是董桥的《从前》。
识董桥,应是三十多年前,未成家,每月工资除了上缴母亲大人,便是买书和衣裳了。订了几份杂志,读书类的有三联书店的《读书》和文汇报的《文汇读书周报》。记得是《文汇读书周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你一定要看董桥》(刚百度了,是《读书》罗孚先生1989年写的文,题目没错,时间也差不多,过了三十年,足见当时对我的震撼)。
开始断续搜罗董先生的文字。和董公的年庚相反,文字间,总错疑他是民国时候的雅士,文白相杂,典洋荟萃,加上学贯中西,把玩的,那叫一个尽兴。时评董公是继周作人梁实秋之后“是中第一”,把西文和明清小说黏合的天衣无缝者。然。
董桥的文是真的“文”,大台面上的精致的甜点,於我等杵臼之作全然两径。偶尔读,如同刘姥姥进了一回大观园,经年啧啧。
余中年。又读董桥“中年是一杯下午茶”,恰逢其境。每日午后必得两壶普洱灌肠,一小把盐炒南瓜子,粗大的叶子嚼裹儿。此茶于先生,此岸与彼岸,隔河相望。算是距离的成就。
於董桥,不敢妄评。借用三十年前的话“你一定要看董桥”,补白一个“宜茶余饭后”。毕竟是精巧的点心,当不得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