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家长论坛 【欣赏古诗】遗老斋
查看: 19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欣赏古诗】遗老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1-31 10: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频飞 于 2025-2-1 08:45 编辑

隐居无访客,忽闻叩门声。
僕僮报来信,田得及时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1-31 1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遗老斋

苏辙〔宋代〕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1-31 1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我早已与人们断绝来往,没有人再来敲门;可今天是谁把门敲个不停?到底有什么事发生?
僮仆回答说:“乡下有人来说,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用不着再为旱情担心。”

注释
遗老斋:诗人的斋名。
啄啄:敲门声。
盈尺:一尺多,形容雨下得很大。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1-31 1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苏辙晚年由于蔡京当权,便辞官退居,隐居在许州(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并以“遗老”作为自己的斋名,表示坚决不闻政事,他在家“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宋史》),直到去世。这首诗即是此时之作。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1-31 10: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歌咏斋居的小诗,就是写自己的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一般的隐居诗,多表示淡泊的情怀及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娱,苏辙因为是在官场翻过斤斗来的人,对政事产生厌恶,进而不屑于和一切人打交道,所以他的隐居诗,往往表现离群索居时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写斋中一件小事,写得很简洁。前两句说自己隐居后,很久没有人来敲门,可今天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所以不禁问僮仆,什么人来敲门。后两句是僮仆的回答,乡下有人来报告,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旱情解除,丰收在望了。诗依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久无叩门声”,是诗人自述隐居的寂静。没人敲门,是诗人所希望的,也是他自己促成的。他的隐居,与陶渊明与朋友、农民相往还,乐于躬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不同,因此这次他对人敲门感到突然,“问何故”三字,甚至有责备的意思:明知我不愿与任何人往来,为什么还要来敲门?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直述敲门的目的,诗便告终,没有说自己听了这消息的反映,直捷中显得含蓄深长。

  乡下来人敲门这件小事,作者特地形诸笔墨,至少说明两点。其一,乡下人未必知道诗人谢客,即使知道,也未必放在心上,碰到下了大雨这样的高兴事,他便敲门告诉别人,让人分享喜悦,这就突出了乡村农民的淳朴,与诗人在官场见到的尔虞我诈是鲜明的对照。其二,诗人对乡下人敲门没有指责,也不嫌其唐突,从他作了这首诗来看,他对乡下人来报告的消息还是很高兴的,他毕竟还没有对世事完全摒弃麻木,所以整首诗富有新鲜感,富有生气。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1-31 10: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1-31 10: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評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2-1 08:45 |只看该作者
过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2-1 10: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频飞 发表于 2025-2-1 08:45
过年好

频飞好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