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不断出现的人整人、人杀人的场景,不由得让我们相信这样一个道理:这个星球上最为凶残的动物,既不是山中称霸的老虎,也不是海中为王的鲨鱼,而是善于伪装的人类。 识人识面不识心,实在是件可怕的事情。 犹如一心只想尽快回到江东的孙坚,面对羸弱而谦卑的刘表,防人之心全无,防范意识尽失,最终进入敌人圈套,损兵折将不说,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谦卑的态度下掩藏着贼心,微笑的面孔里蕴含着杀机,仁义的举动中充斥着凶残。这就是人性的另一面:残忍而无情。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话题。 人类是有思想、会思考的高等动物。如果仅从生物或动物的角度看,人性本恶。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恶的一面,都有成为坏人的本能或潜质,一旦土壤适合、条件具备,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为恶人? 原因多多。除了伦理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法律法规不可抗力的制约,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应该是面临的诱惑或是压力还不足以让人铤而走险。 这就犹如现实生活中违法犯罪者多数脑瓜灵光一样,恶人往往比好人更像好人。 换而言之,有些所谓的好人或君子坏起来,比真正的坏人还要凶残无情。 人性经不起考验。尤其在强烈的诱惑或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经常不堪一击。 表面谦卑实则假仁假义、凶狠凶残的刘表,之所以处心积虑置孙坚于死地,说到底还是为了一己私利:既怕得罪实力强大的袁绍遭到报复,更想通过消灭孙坚把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荆州延伸到江东。 赤裸裸的利益面前,仁义道德总是那么弱不禁风。 因为有思想、会思考,人类总能为自己并不光彩的言行举止找到尽可能合情合理的解释。 包括当今那些被查处的贪官污吏,即使已经阴沟里翻船,仍然不忘极力为自己掩饰和辩护。 就像截杀孙坚以后的刘表,既为除掉宿敌而高兴,又怕受到天下诸侯的谴责。 典型的得了便宜还要卖乖,做了婊子还想树牌坊。 刘表的矛盾和彷徨,刚好给了仅九岁的孙权表现自己的机会。 小小年纪的孙权,竟然凭着一番听起来入情入理的胡吹乱侃和一场以弱示弱的精彩表演,深深打动了老深谋算的刘表,成功索要回了父亲孙坚的尸首,全面展示出了自己的才智和胸怀。 孙权使用的武器,正是既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又能够杀人于无形的仁义道德:把父亲孙坚之死的责任全部推到袁绍身上,把刘表从恐惧和自责中救赎出来。 虽然是睁眼说瞎话,虽然是言不由衷,但背负着道德枷锁和仁义压力的刘表还是被一个小屁孩儿活生生地给唬弄了。 游说成功的那一刻,孙权眼里满是复仇的怒火。 亲眼见证了父亲中计身亡的全过程,孙权从此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善良更会挨打;手持仁义和凶残两大武器,或许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孙权才能最终与刘备、曹操三分天下,成为一代霸主。 与才智过人的孙权相比,粗线条的董卓过于凶残,过于迷信暴力,做下了许多滥杀无辜、令人发指的事情。 最过分的事情,莫过于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们当场喝下张温的人血。 凶残的董卓,不仅当场杀人给人看,还要强迫他人当场喝下别人的鲜血。 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强迫大司徒王允喝下三碗人血,最终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道德和暴力,一文一武,都是双刃剑。 搭配起来,合理运用,才有可能所向披靡、天下无敌。 犹如今日之美国,挥舞着武力和文化两根大棒,称霸天下,为欲所为。 重文轻武,重武轻文,都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该仁义的时候一定要仁义,该凶残的时候一定要凶残。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的法则,适用于自然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有些血腥,有些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2010 年6 月23 日草辽宁沈阳,2020年7月10日晨完善于河北石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