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讲这样一句话: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那时候并不完全懂得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只知道历史就是历史,哪怕你泪流如河,结局早已板上钉钉,无法更改。 现在才明白,数百年来,从作者罗贯中到绝大多数读者,之所以看《三国》流眼泪,多半是为了刘备和他的那帮义薄云天的好兄弟。 眼泪为刘备而流,为他的贫寒出身,为他的艰难起步,为他的负重前行,更为他和蜀国的悲惨结局。 四百年大汉王朝,不仅留下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和血性,也留下了数以亿计的汉族人民。 大汉政权可以被推翻,历史的血脉却无法被斩断。 时至今日,刘备和他的兄弟们之所以广受推崇,是刘备沾了汉室宗亲的光。 或者不如说,数以亿计的汉族人民从祖先那里传承了对刘备的认可与推崇。 这一点,罗贯中看得非常清楚,感情拿捏得相当到位。这也正是《三国演义》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三国》,企图还原历史真相,但也只是企图而已;故事情节虽小有突破,却也不敢挑战数亿汉族人民的感情底线。 这个感情底线,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对刘备、对蜀国、对汉室正统的推崇。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时代实力最弱的刘备被无限拔高,最终描绘成胸怀天下、大忠大义、忍辱负重、智勇双全的一代英主。 相对于同一时代的曹操和孙权,刘备的作为和历史地位,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当然也要承认,作为广受推崇的历史人物,刘备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为人仗义而低调,城府深遂而慎密,谦逊内敛而自信。 最为关键的,是刘备看清了乱世之中创大业的根本所在:欲安天下,先取人心。 对于刘备的这一重要论断,工于心计的曹操并不认可,他宁愿相信权谋的力量。 但这并不妨碍刘备坚持自己的立场。 事实上,决心于乱世之中成就一番伟业的刘备,早就着手做凝聚人心的工作了。 桃园三结义,或许亦可解读为刘备“先取人心”的第一步妙棋。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能与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结拜为生死兄弟,看家护院的关羽和屠猪卖酒的张飞,多少都有些高攀的意味,甚至有点门不当户不对。 刘备不在乎这些。刘备也不能在乎这些。 事实上,或许不能排除这是刘备故意而为之。 对当时的刘备而言,和谁结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桃园三结义”的示范和引领效应。 如果从营销的角度看,刘备的这一举动,可谓事半功倍,甚至做到了小投入、大收益。 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一个靠织草席卖草鞋为生的落魄贵族,刘备太需要关羽、张飞这样讲义气、讲忠诚的好兄弟了。 与两个草民结拜为生死之交,原本落魄的刘备并没有损失什么,换来的却是无比丰厚的回报。 做人也好,做君王也罢,会做人都是第一要务。 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原本并没有刘备什么事儿。因为相信天下民心向汉,因为有关张两位兄弟鼎力相助,刘备空手而至,并最终争得一席之地。 看似憨厚的刘备同样工于心计。西凉捍将华雄叫板盟军时,刘备毅然决然地阻止了关羽的第一次冲动。 等到华雄连斩盟军二将、无人再敢出战时,关羽挺身而出,立下生死之状。刘备也不再阻拦,而是来了一场豪赌,火上浇油地将兄弟三人的人头都赌上,尽显胆识和豪气。 关羽不负大哥重望,初战即告捷,杯酒斩华雄,为刘备挣来了第十九路诸侯和将军的名号。 虽然只是虚名,刘备毕竟得到了预料之外的收获,甚至还得到了曹操的高度重视和慷慨相助。 由此,人心开始向赤手空拳、一穷二白的刘备身边凝聚。 关羽初战即告捷,刘备初稳脚根,除了韬略和自信,还有三点启示很有意义: 第一,伯乐很必要。在十八路诸侯面前,关羽绝对是个无名之辈,初次请战,险被袁术“叉出去”。要不是曹操极力举荐,关公再厉害,恐怕也只能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第二,人才很关键。刘备纵有雄心壮志,如果没有关羽这样忠心耿耿、一战定乾坤的良将,同样还会被人轻视,断定成不了一代英主。求才若渴的曹操在与刘备谈判无果之后,“可惜可叹可恨”的感慨,更加说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大气很重要。曹操很奸诈,但他也很大气。胸怀有多宽广,事业的舞台就会有多大。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始终为大,与曹操的大气不无关系。 2010 年6 月17 日草于辽宁沈阳,2020年7月7日晨完善于完善于重庆开州汉丰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