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传》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作者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顺阳及(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时著名史学家,曾官至司徒从事中郎。为官期间适逢彭城太妃薨,范晔与人夜饮为乐,被人打了小报告,触怒到宋主刘义康,降职为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乃潜心撰著《后汉书》为一家之作。《郭玉传》记述了东汉名医郭玉的医学渊源及其在针术和脉学方面的成就,使我们窥知那个时代的名医郭玉如此高明的医术和深谙世情的智慧。舍人不才,难望各代名医项背,但学习总是必要,故录出以为仰慕云云。
原文: 郭玉者,广汉雒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
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玉少师事高,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玉曰:“左阳右阴,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
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
年老卒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