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失败了吗 资本主义复辟了吗
薛克俭:一 答“中国改革姓‘社’还是姓‘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国改革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此起彼伏,始终没有停止过。这是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2005年7月15日,刘国光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谈到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2006年1月20日,徐景安以“中国改革姓‘社’还是姓‘资’”为题,与刘国光展开讨论,认为刘国光捅破了窗户纸,并愿意把讨论进行下去。
争论市场化改革姓“社”还是姓“资”背后的潜台词是:一方认为,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对应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势不两立、泾渭分明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资本主义,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化改革。另一方则认为,市场经济不是唯一与资本主义制度对应的,社会主义可以搞计划经济,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面对这场争论,特别是面对社会不公的现象,许多群众,许多党员,特别是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迷惑了,动摇了,泄气了。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遥遥无期了。面对苏东国家转轨,还有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了,资本主义已经复辟了,老百姓再没有指望了。
面对这场争论,一部分理论工作者想逃避争论,淡化争论,并拿出邓小平“不争论”的令箭,深恐争论腰斩了来之不易的改革。另外一部分理论工作者教条主义地坚守马克思主义原著,而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拒绝吸收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有一部分理论工作者以社会存在种种不公问题质疑改革。等等。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不争论”的著名观点。他的用意是想用事实说话。现在,经过短短28年的市场化改革,按平价购买力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工业大国。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无可质疑。而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出现的社会不公等问题,成为新的社会焦点。中国出现了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行发展国家历史上非常类似的问题。
应该说,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到底姓“社”还是姓“资”,已经是一个不能再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先进思想的代表,先进思想应该是引导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应该解答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解释经济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应该不断引导世界经济,包括发达国家的经济向前发展。如果经济越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社会的解释力越差,那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出了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的执政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改革,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建议,应该说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我们建议,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改革纳入日程,建立新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结合国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作为执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忠实信徒,我们已经有条件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马克思以后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事实,分析马克思原著,分析马克思以后的社会主义运动,进而回答上面的姓“社”与姓“资”问题。要实实在在地告诉老百姓,社会主义失败了吗?资本主义复辟了吗?老百姓的日子还有没有奔头?
检验我们党意识形态改革成功的标准是:老百姓、包括青年学生,特别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从心底里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有信心;马克思主义能够解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事实,真正成为指引我国和世界,包括发达国家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指路明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