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僖公两个蜚声诸侯的女儿,史官有评云:宣姜淫于舅,文姜淫于兄。(舅:春秋时指女子的公公)
关于宣姜之淫,其冤甚大。
当时是,卫宣公恃老夺色,筑台强媳,宣姜一个远嫁而来的弱女子,一切事物,全凭主婚人安排,又没见过夫君,不晓对方老丑,等大礼已成,看到对面是个披红戴花的老流氓,虽然怨天枉人,也只能含泪入帷帐——宣姜这明明是被淫,是个彻底的受害者,何来淫名?
即使后来看透世事,欢乐地给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充其量也是面对现实而屈于淫——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在男权社会里,这算不得什么罪名。
再后来恃宠而谮,与齐宣公密谋杀掉了公子伋,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最多也算为母之心太强,况行那歹计者,仍是卫宣公。故此,把淫名冠于宣姜,太过偏颇。
文姜之淫,在于其私通同父胞兄,与伦理有坏;后奸情泄露,又致夫君鲁桓公被害,与鲁国有辱;后不思归国,于齐鲁边界筑宫久居,继续与齐襄公私会,哗齐鲁礼邦之大耻,淫名当之无愧。
宣姜嫁卫宣公,后成正宫,死后谥号为“宣姜”;文姜嫁鲁桓公为夫人,死后谥号却不是“桓姜”,首次破了正牌夫人不与先君同谥的先例。
关于谥号中的“文”,可算个上吉之字,书曰:经天纬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给一个害死丈夫的淫妇,起个这么好的“字”,可是为何?其实无他,正因为文姜的儿子鲁庄公,是可以决定这个谥号的人。
春秋时各诸侯死后的谥号,都是由本国知周礼有文化的大夫们议定,然后国君核准,再登记刻牌,放到祠堂去供奉。
那年,文姜与奸夫齐襄公的奸情败露后,齐襄公指使公子彭生杀害了鲁桓公,所以,算起来,文姜应是害死鲁桓公的间接凶手。
文姜死后,其子鲁庄公觉得,如果让母亲与父亲同谥,不但可能继续落人笑柄,很可能还会把枉死了二十多年的先君给气活过来,所以权衡再三,就让人起了个另外的谥号。
其实,对于鲁庄公来说,在十二岁当上国君时,没有遭到同族的篡逆和受到权臣的胁迫,正是由于众人忌惮文姜跟齐襄公的亲密关系。毕竟齐国是当时的大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先是伐灭了鲁国的盟邦纪国,又发兵替公子朔抢回了卫国的君位,兵威甚盛。所以万一鲁庄公有事,就是文姜有事,被传为其亲生父亲的齐襄公不可能不管。
鲁庄公在文姜的护佑下长大,成为鲁国最杰出的国君,带领鲁国走向史上最强时代。所以不管主观还是客观,鲁庄公都觉得她这个名声不好的母亲,对他个人还是有大恩的,死后于理虽然不能与父同谥,但取个好听的“谥号”,还是当儿子的应该做的。
猫公子曰:文姜之文,不掩淫名,但见孝心一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