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小堂妹上次提及,有人曾托她带书,又过去了6个多月。这一次,她总算没再掉链子,递给我,笑得哈哈的,说,谢天谢地,搬家几次,竟没给弄丢了。
翻开扉页,有赠书留言。落目在时间上:2014年4月21日。是我小堂妹在列车上与人邂逅之时。此后,整整八年多的时间,是她为生计而奔忙,这本书陪她辗转了多少处,怕是小堂妹自己都记不清了。
我随手翻了翻。封二,有作者生辰简介。正文插图里,一张作者和流沙河的合影。才惊觉,是与流沙河同龄的一位老先生。掰手指头算算,流沙河逝于2019年11月23日,不由得暗自唏嘘叹息。
抬头瞄了小堂妹一眼,半调侃半责备说,没准你都把人给熬走了……
小堂妹啊呀一声,又惭愧又自我解嘲,说,也是哈,怪我,怪我。我看人家精气神很好,但毕竟年纪那么大了,这么多年说不定真那个啥了。
儿子接过话茬,说,老妈,你要不要试着找找看?毕竟老人家的心意,万一还在世呢?你也表达一下谢意。
好像挺有道理的?我就跟儿子在网络输入相关信息,好一通搜索操作终究无功而返,毕竟信息不够直观,五花八门的很难甄别。小堂妹大概也不太好意思,指着扉页赠语重找话题,问:“二姐,斧正是啥意思?”
才发现,我不该怪她的。
对文字毫不敏感的人,在马不停蹄、四脚朝天的日子里,能够迎合他人爱好进而牵线搭桥,受托将一本书传递给我。
——对她的行囊而言,何尝不是累赘?就算遗忘甚至丢弃了也在情理之中。孰料还能打捞起记忆将这心意送达,让我能够脑补当时画面,隔世离空多一份感恩并感念。
人来客往的,来不及细读。只能看看目录,再选两、三篇跑马观花。
表良老先生涉猎面很广。除开杂文、随记等,这不厚的一本书,还囊括了多方面,倒显得厚重了起来。
诗词:他有专门的文字,提及《绝句的启承转合》,《初探词的写作》,《词的欣赏》,以及《学曲填曲赏曲》,如此等等。
楹联:包括《对联概说》,《谈诗词曲联之语言》,《楹联趣谈》等等。
此外,还涉及音乐(内有他作词作曲的《黑竹沟景致多》歌曲)、美术(也有他的绘画作品),书法等多方面。
我所翻阅的,是他的创作感悟,《说国画中的“点”》,《书法的形质与神采》,《文学艺术源于生活》。
整体感觉是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就我这个门外汉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便不由得再次遗憾曾经的错过。但,世间缘分不外如此。有缘,无分,大概才是常态吧?
我打算合上书页之时,无意中发现,封二末尾不起眼处,竟是有地址和电话的。这让我有些小激动:纵然不是老先生本人,那大概也能联系上了吧?转而又想,若是电话通了,对方说,对不起,你来晚了……我又情何以堪?
忽然想起一个词:近乡情怯。此时、此刻,深刻理解了它的涵义。这电话,竟然拨不出去。才知道,有些心情,一晚,或许就晚了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