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篇,言性命,性者天性,命则天命,人可以体察遵循把握这天性天命的,唯有此心,需求其放心,专心致志,尽心力而为之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天生万物,各具其性,草木无心,其性尽显而无助长放失之事,佛道两家或由此全其天性。天既给人以心,人仿草木而无之,岂不违背天意。如何运作这颗心,是人的事,无之,也是运作之一种。这颗心需有方向,需有选择,需有把握,需一以贯之,这颗心觉悟而明察,一生如此,世世代代如此,方不辜负天给人以心的意思。存其心,养其性,性比如种子播于心田,存与养是人事,尽人事而听天命,所以事天也,人只是顺着天意耕作,生活,繁衍
性是天生的,人不会以人的行事去要求一只狗,也不会以狗的行事去要求一个人,因为天性在这儿放着,人人都承认。天生为草木,为狗,为人,这就是命了,只在人的范围里面,生而为男为女,为健康为残疾,也是命,天命是不好选择的,不能说接受或者拒绝,生于乱世生于治世,生于平民家生于帝王家,也是命,比如一场雪,在同一朵云里飘下来,落地处于不同的位置,而这位置在人世间有分别,其实在天而言,并无分别,命就是如此。时也,运也,命也,不可以期许,然而当来之际,可以把握,因为性是可以把握的,命不过是性翻起的波澜卷起的漩涡,什么样的命来,也不过顺受之,受之不改其性,则受是顺受,命是正命
【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这就指明了用心的方向与范围,内求,求自己,仁义礼智信,皆不出这个范围,这里是可以保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只要把心抓住,用心而就在此心,向自己要自己本来具有的东西,而这东西有天生的种子,可以在心地里繁衍生息,甚至可以通过不断选择良种一代一代增长收成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这一句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用心的方向与范围,内心具有修行的一切,得其大成,则影响人世间的一切,由内而外,人必须踏过内心最深处的门才能够真正走到世界上来,否则只是梦游而已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这一句两个【其】字值得玩味,这个有所不为有所不欲的到底是谁
【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这一句讲尽心,心是很容易不在的,身上哪个地方有个伤,心就自然一直在那里,前篇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是因苦因劳而心不得不在,劳苦与疾患相对于安逸而言是差不多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是此意,安逸妨碍人牢牢把握这颗心,不能存心,便无处养性,心性两废,谈何事天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欲、乐、性,凡人以欲为乐,君子于此必有所反省,平天下,是此心外向的最大发挥,乐则乐矣,于此心则不增不减,【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这句的践形也即四体不言而喻,仁义礼智的根性可以内外通达,显露无遗,这里也就无我无人,一派大同了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饥渴同于劳苦疾患,饥者觉得白饭比肉还好吃,这不是正念,这是心走偏了,则在劳苦疾患之中,此心虽在,亦要保持它的中正,这就不但讲了如何把住心,更讲了把住之后如何用心,动心忍性,就是要在非常之境锻炼心的中正,若于疾苦之中心失其正,则成心害,失其正亦失其心矣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或天生如此,或修身至此,或装扮成此,尧舜是天赐的种子,汤武是自择的良种,五霸则是稗子冒充稻子,徒有其形,结果一场空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天下之广居,居仁由义之谓也,居于天道,作宇宙的主人翁,果然是王天下不与存焉。侯王之居则颐指气使专横跋扈而已,非大丈夫之宜居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这更是以天道自居了,天下有道则身与道游,天下无道则以身弘道,身即道,道即身,这是存心养性事天的极致了,此中快乐非屈身事人而显贵者所能梦想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賔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性与命,同质而二相,性是天之必然,命是天之偶然,五欲是性,要加以克制,使之近乎偶然,五常是命,要养成自然,须臾不离。一下,一上,君子自有取向,性善是天性中偶然的一闪光,好比一株嘉禾,君子把握它,培育它,繁衍它,把这偶然的闪光养成必然的光明,就在这上面创建起大同世界。火种,五谷,孝悌,都是这样从偶然养成必然,由命运植入本性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性也者是无所为而为,它只是如此,只能如此,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人说那是仁义,那其实只是他的一颦一笑,人说那是规矩之至,其实他从心所欲着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养心之法如此简单,五欲好比杂草,【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一片田里,杂草籽少,虽然农人不够勤快,杂草自少,一片田里,杂草籽多,虽然够勤快,杂草还是层出不穷,则良种的生存空间自然就小了。种地得不得法另说,没有人种地是为了种一地杂草,既然要种庄稼,选良种,勤耕耘,求收获,谁愿意播劣的种子,或者良莠不分地播种子,如是,则性善就是必然的了。农耕文明与性善,有种天然的契合,炎黄子孙之于性善,是天命吧
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