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想象着中秋夜的赏月,突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个专门赏月的节日?除了嫦娥、吴刚的神话传说外,我想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们很看重这一轮圆月。
首先咱们中国人好像是比较崇尚圆的。有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圆。八月十五过中秋,赏圆月、吃月饼。过年没有圆月,但是特别注重一家人团圆,而且这年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月圆了,才算过完。
吉祥话离不开圆。最美的景致是花好月圆,说人漂亮有面如满月,声音动听是珠圆玉润。祝福家庭美好是幸福美满、团团圆圆,祝愿事情成功是十全十美、圆圆满满。
圆是一个最美的图形,它没有多出的棱角,也没有残缺的遗憾,似乎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美。我们喜欢圆,也许还因为有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圆的。珍珠、花儿开放的形状大多是圆的;一些好吃的水果、饼子、圆子,好玩的球大都是圆的;方便我们出行的所有的车轮是圆的;还有那喜庆的锣鼓、节日的红灯笼也是圆的...这样,既有外形的美丽,又有内在的美好的圆,就成为吉祥的象征。
最让人欣赏、赞叹的还是圆月。它不只是一般的圆,它是经过如弯钩、似小船慢慢地演变成的如明镜、似玉盘的圆,是一种自然天成渐渐呈现出来的圆。而且它圆得是那么明净纯美,如白璧无瑕。让人不得不久久凝望,深深赞叹。
我们喜欢圆月,可能还因为它圆的难得。一旦它圆了后,它又会慢慢变残缺,这残缺会让人有些遗憾,也就会使人更盼望看到它的圆,更觉得那月圆时的弥足珍贵。还因为它的存在亘古不变。从时间上说,从古到今,它永远存在,永远有规律地变化着;从空间上讲,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它。它高高在上,是我们人类生活的见证,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赏月时,我们会想到“今月曾经照古人”,思接千载,追寻那悠悠几千年的世事沧桑。
还会想到“月是故乡明”,情牵万里,思念那远离了的故土的山山水水。
我们可以想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感慨那稚嫩的孩童时光。
还可以想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回味那纯情的浪漫时分。
还有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怀念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
我们还可以吟诵着“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想象和远方的亲朋好友共赏一轮圆月,放飞自己对他们的万般思念之情。
想到这里,我发现从一般的层次看,我们中秋节对圆月的欣赏其实是对圆的欣赏的极致,表现了人们对于团圆、圆满的美好愿望。而从一般的赏月到品味人生,则更进了一步。我们用浓浓的主观色彩,把自己的一些情感体验移植寄托到了这明月中。这样就有了中秋节而且不只是中秋节写的那么多寄情于圆月明月的脍炙人口的诗文,这就使赏月变得更加有意义起来。
在这个美好的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当好好地欣赏那美到极致的圆月,把那些无法直达的情感和思绪都寄托给这上苍赐给我们的美好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