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
虽然年轻时并没什么交往,但因李良开母亲邓氏的缘故,王中权对李良开一行三人的到来表示了真诚而热烈的欢迎,左一声老李,右一声小李,再一声小田,方方面面都兼顾着,礼数上很是周全。
由于长时间在外地工作,王中权的四川话很不标准,尤其是对老家一带的土话,基本上不会讲了。猛一听到李良开那原汁原味的家乡话,他觉得非常亲切,两人唠了不过十分钟,王中权就要按岁数大小,尊称李良开为“老哥”。
“要不得,绝对要不得。”李良开连连摆手,您是我屋老娘的老表,依辈份,我得叫您一声表叔才对。”
“哈哈,咱们岁数差不多,就别整什么辈份了,各论各叫,互不干涉。这样好了,你莫叫我表叔,我也不喊你老哥,我们都是老家伙了,就叫老李、老王好了。”王中权推心置腹,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建议。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李良开表示同意,“老王,退休了怎么不回老家看看?天天呆在京城,到处都是人,到哪都堵车,多没意思!”
王中权无奈地摇了摇头:“老李,你不知道,我和老伴都想回老家定居,可是行不通啊。我的保障单位、医疗关系都在北京,身体又不是太好,全国医保又没联网,如果我回老家长住,治病就是个大问题。就我们这岁数,就我这身子骨,真不敢大意啊,弄不好就提前去见马克思了。”
“你总得找点事干吧?总呆在家里也不是个办法。”李良开关切地问道。
“我屋那个死老婆子凶得很,把我盯得可紧了,麻将不让打,酒不让喝,去公园和老太太跳舞也不让。我又没有别的爱好,只能骑车到玉渊潭公园南门外边的昆玉河钓钓鱼。就这点营生,还不能天天去,一下雨,或是雾霾天,都不能去。哪像你在老家那么享福,山清水秀的,还有野果子吃,多好啊。对了,老李,你会钓鱼吗?”说起钓鱼,王中权的兴致格外高。
“小时候玩过。已经好多年没碰了。”李良开实言相告。
王中权很健谈,顺着钓鱼这个话题,他给李良开讲了一个跟钓鱼有关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史富贵,六十七岁,丧偶,来自辽宁沈阳,是王中权为数不多的钓友之一。来北京投奔女儿之前,史富贵和妻子一直生活在沈阳青年公园附近的一个小区里。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安家,原因只有一个:史富贵酷爱钓鱼,退休前是“每周一钓”,一钓一天;退休后是“每日一钓”,时间五个小时以上。而青年公园刚好有一个可以免费垂钓的青年湖,青年湖旁边还有一个收费的大鱼塘,对史富贵这样的钓鱼发烧友而言,这个位于城区的公园简直就是人间乐土。
从***机关退休以后,因为拥有足够自已支配的时间,史富贵的钓鱼热情强势迸发,并且越来越疯狂,有时在青年湖畔一坐就是一整天,早饭来不及吃,中午啃块面包充饥,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见史富贵只顾钓鱼,连身体也不要了,相濡以沫四十余年的老伴很是心疼,还和他吵过好几回,可史富贵就是不听,天一麻麻亮就往青年湖跑,天黑了才回家。折腾了几个来回,身为退休老师的老伴开始另辟蹊径,迂回着劝史富贵别过度迷恋钓鱼。刚好自己被查出胃炎,于是她对史富贵讲:“医生讲了,我这病好治,不用打针吃药,坚持熬鱼汤喝,每日三次,一次小小碗,准能治好。”
这当然是个善意的谎言。老伴的用意,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史富贵按时吃饭,并得到适当的休息。所谓玩物丧志,再健康的爱好,只要过了头,对身心都是一种伤害。
老伴并没再阻止自己钓鱼,史富贵很高兴,也没仔细琢磨这里面的道道,便直拍起了胸脯:“这还算个事啊?!包给我了,我以后天天钓鱼给你熬鱼汤喝。这可是一举两得,我可以过过钓鱼瘾,你不用花钱买鱼,我们各取所需,多好!”老伴又说了:“医生专门交待,鱼要新鲜,要活的,并且离水后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史富贵不知是计,依然打着包票:“这个好办啊,我保证两个小时内把鱼给你送回家,保证让你喝到最新鲜的鱼汤。”
从此,史富贵还是天麻麻亮就往青年湖跑,可一个半小时后,不管钓到的鱼多鱼少,他都会准时回家。史富贵从此每天吃上了热乎乎的早餐,之后继续往青年湖跑;而老伴也很快喝上全天第一碗鱼汤。中午,老伴开始熬全天第二碗鱼汤时,史富贵吃过热乎乎的午餐,稍事休息,继续往青年湖跑。晚上,史富贵吃完热乎乎的晚餐,看完新闻联播,等老伴喝完全天第三碗鱼汤,两人到青年湖边散步。每到这个时候,史富贵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给老伴讲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细节,再就是各种钓鱼技巧。
这样的日子过了将近两年,老伴喝鱼汤喝得直反胃,反应最强烈的时候,看到鱼汤就想吐。可她依然坚持着,并且一再告诉史富贵,说自己的胃越来越舒服,还说医生这个偏方真是管用。史富贵信以为真,钓鱼的劲头更足了。
忽然有一天,史富贵年轻时就有的腰间盘突出复发,在硬板床上一躺就是一个多月。有一天晚上,史富贵告诉老伴,说他也想喝鱼汤。老伴原本打算去市场买鱼回来熬汤,无意中看到史富贵闲置多日的钓鱼工具,她心里一动:老头子天天钓鱼给自己熬汤,我是不是也应该亲手为他钓几条?
老伴是个急性子,次日天还没亮,她拿着史富贵平时钓鱼的家伙什,摸黑第一个赶到青年湖,想钓几条小鱼给丈夫熬汤喝。晚间下过一场雨,史富贵经常钓鱼的地方有些湿滑,她脚下一滑,掉进了湖里,溺水身亡……
妻子去世后,史富贵成为青年湖畔最特别的钓者:从不把钓上来的鱼带回家。
每天清晨,史富贵还是和老伴在世时一样,天麻麻亮就去青年湖垂钓,一个半小时以后,不管钓没钓着鱼,也不管钓着多少,他把钓上来的鱼一一放回湖里,之后抬腿就走,从不耽误。别人问为什么,史富贵总是笑而不答,只管静静地钓鱼,静静地把那些上钩的鱼儿小心翼翼地取下来放进小塑料水桶里,临走时再静静地把那些可爱的小精灵送回湖里。在内心深处,史富贵一直认为,那些鱼儿,或许可以为他和在天国的老伴搭建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当然,他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亡妻的无尽思念。
被女儿强行接到北京后,史富贵依然喜欢钓鱼,几乎每天都要去昆玉河钓上几个小时。也正是通过钓鱼,他结识了王中权等一批钓友。
钓鱼的时候,史富贵显得别人更安静,偶尔还会走神,盯着水面发呆,鱼儿上钩了也不及时起杆。史富贵告诉王中权,钓鱼的时候,一想到老伴,他总是有些恍惚,甚至能够看到她的身影在水面摇曳,再随着阵阵涟漪慢慢消失……
【桐言无忌】
渝夫的小说,之所以看点十足,完全取决于故事情节的精妙绝伦、扣人心弦!
一位退休老人,每日在湖边耐心细致的垂钓,最终却钓出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史富贵,您老也真是钓中之王,痴迷的程度超越了赌博人的逸隐,您爱人更是睿智聪慧的代表,居然想出“吃鱼”的方法让史老按规律行走钓鱼的路线,即满足了垂钓的欲望,又保证了三餐饮食的习惯,还让自己按顿喝上了鲜美的鱼汤,一举三得,其乐无穷!
悲催的是,丝毫没有垂钓经验的史老爱人意外溺水身亡,又一可悲可叹的事故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可怜的史老重又恢复了以前循规蹈矩的钓鱼生涯,并按时按点的把鲜活的小鱼送回家中,只是已经没有了虽然吃到呕吐仍然继续吃下去的这个重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