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号:HEN001
姓 名:刘宗玉
出生年月:1916年
籍 贯:河南新安
参军时间:1937年
原属部队:二十一师一二二团三营十连当步兵,炮五十二团三营十连炮长
参加战斗:南口战役,忻口会战,平型关,太原会战,又先后参与霍州、开封、郑州、罗山、光山,确山等战斗
现居住地:河南省新安县南李村乡刘邦村
家庭情况: 现在老人又一儿一女,老人没有任何别的待遇,老人靠儿子赡养,儿子已经退休,家里有三亩多地,老人不时上山锄草耕种。生活平静而清苦
个人简历:刘老民国26年(1937年)3月入伍,问起老人为何入伍,老人说的比较诙谐:为了两馒头一盘豆芽。其实也就是为了吃碗饱饭,入伍没训练多久,7.7事变爆发,刘老在二十一师李仙洲部一二二团三营十连当步兵,老人遭遇的第一战就是著名的南口战役,作为新兵的他见识了战争的残酷,战斗开始才几个小时,他们连就阵亡20多人,战斗异常激烈,刘老的枪柄,背带都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连衣领也被打出两个洞,而刘老奇迹般的毫发无伤。战斗打到下午,阵地上子弹紧缺,刘老他们奉命去取子弹,等挨黑送过来时,遇到别的兄弟部队问他们番号,他们几个报完番号,对方的长官告诉他们他们的部队已经撤退了,让他们把东西丢了,跟着他们撤,一下撤出去几天才又找到原部,原部的战友说:都以为没你们这几个人了呢。
刘老的记忆非常清晰,他不仅能随口说出班,排,连长的名字,一些阵亡弟兄的名字他也记得,在这次南口战役中,老人清晰的记得他们连阵亡28人。
在老人说起南口战役后,老人说起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汤恩伯曾给他敬过军礼,当时刘老在团部值勤时,一个穿着很随便甚至象伙夫的一个老兵,带了个兵来给刘老敬了个军礼问刘老能否借用下电话,刘老进去请示了团长,团长同意了,那人在打电话的时候骂着一个名字:XXX,你他
妈的给我拿回来(阵地),他骂的这个名字是第十三军一个师长的名字,惊动了电话房隔壁的团长。等这人走后,团长问刘老,你知道他是谁不?十三军军长汤恩伯呀!刘老也伸伸舌头说:乖乖,他刚还给我敬了个军礼呢。
在南口的战斗是残酷的,老人所在部队的生活也非常艰苦,用老人的话说:那白米饭的毛都二寸长,就这也不能随便吃。部队驻扎在长城边,附近没什么人家,露天宿营却又偏遇连阴雨,一连十多天都是在泥泞高温的湿热里过的,而日寇的飞机又时时轰炸射击。老人记得他有个叫郭世钦的战友,在夜里行军时突然对连长说:连长我走不动了。连长很不耐烦的说:这才走多远,你就装熊。又走了会,郭世钦又说:连长我真走不动了。说完就倒下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浑身是血,可摸遍全身没见伤口,大家只好轮流背着他走,天亮他断了气大家趁明才发现,一颗子弹从他肚脐射了进去。
从南口撤下来,刘老随部队撤往山西,参加了忻口会战,平型关,太原会战,在撤退的途中,刘老他们看见了惨烈的一幕:一个妇女胸部被日军击中,倒在地上,一个才7—8个月大的孩子浑身是母亲的鲜血,号哭不停。当时刘老和他们的兄弟都恨得咬牙切齿。几十年后的今天,老人说起这一幕仍是悲愤不已:那娃子那么小,多可怜。坐在老人右侧的我看见一滴热泪从老人眼中流下………………
关于平型关,老人讲述除了八路,几只国军部队都在附近阻击日军,老人记得当时八路和他们的融洽关系,大家路遇,白天可以随便走动,互相去唱歌联欢。
日军的飞机一直是刘老他们的死敌,由于我们没有防空武器,日军的飞机经常低空飞行扫射,低的连地里的玉米都被吹倒了,有此他们部队遭遇飞机扫射,很多兄弟阵亡,刘老侧身倒在一小片水塘里,子弹打在刘老的脚后,身子两侧,老人侥幸躲过一劫。
1938年刘老他们和部队走散,机缘巧合到了杜聿明的炮五十二团,当时日寇进逼,烽火不断,刘老先后参与霍州、开封、郑州、罗山、光山,确山等战斗。在炮五十二团三营十连,已经是一名老兵的刘老成为炮长(班长)指挥37防御战车炮。这种炮正是日军塔克和装甲车的克星。杜聿明的这只部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装甲部队,后来在昆仑关,击败素有钢军之称的第21旅团。
1941年,思乡心切的刘老在部队驻扎郑州的时候开了小差,回到了家。再次成为一名百姓,许多年默默的过着。除了在某个年代,再没人提起他当兵打鬼子的这些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