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查看: 1118|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8-8 09: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说的是一个“静”字。
不管如何理解刍狗,读这句话,是否读出了个人情绪或思维没有意义?
世界或事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七情上面上心没用。
如此,会让人静下来,睁开眼睛看世界或具体事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8-8 09: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8-8 09:14 |只看该作者
你这是用佛家思想去解释道教文化,属于风马刍不相及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8-8 09: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今人读经典有个特点,越解越深。
其实读的是自己的经历。

窃以为,这样读经典是进入误区。
古人未必有今人复杂的人生经历,不若只读不解,或者说只读字面意思。这看起来不求甚解,但其实是熏习。熏到一定时候,有机会突然明白,无以言说,但觉字字珠玑又浅显分明。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8-8 09: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8-8 09:23 编辑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3-8-8 09:14
你这是用佛家思想去解释道教文化,属于风马刍不相及也~


参考庄禅。老庄类禅。
修心的方法,许多学派有共同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8-8 09: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以自己的经历读经典,读的是自己,而非读圣人。理解越深,离题越远,传说中的南辕北辙。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8-8 09:20 |只看该作者

就不应该给人家包子吃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8-8 09: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承认,开始读经,也是读自己,还觉得颇有心得,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论坛帖子。
其实,离经甚远。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8-8 09: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8 09:20
就不应该给人家包子吃

给与不给,不绝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8-8 09: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有自己的因果,别人背不了。
按这个思想,想帮那个婆婆,帮就是,那是你自己的心与行。那个婆婆,她接受或暴怒,是她的心与行,都是个人经历带来的反应。
店家的行为,事与愿违的话,那一定是某个环节没理顺。乱心,不是布施。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8-8 09: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是店家,会停止增加那个婆婆的愤怒或其他不良情绪。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8-8 09: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经典,无论哪一家,发现都在教人静下来,扔掉自己,扔掉自己经历带来的成见,才会见到事情本身。
道德经,也是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8-8 09:39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8-8 09:31
如果我是店家,会停止增加那个婆婆的愤怒或其他不良情绪。



没有看到后续的报道,
有可能对店家来说,这就是意见极小的小事。
一开始就被自媒体放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8-8 09:40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8-8 09:35
看经典,无论哪一家,发现都在教人静下来,扔掉自己,扔掉自己经历带来的成见,才会见到事情本身。
道德经 ...



不置一词,胜过任何辩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8-8 09: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8 09:40
不置一词,胜过任何辩解

禅宗确实讲无诤,虽然他们辨法很厉害。
各种思想,都是对心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8-8 09:49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8-8 09:45
禅宗确实讲无诤,虽然他们辨法很厉害。
各种思想,都是对心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还有一说“理不辨不明”,这个是哪家的思想?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8-8 09: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8 09:49
还有一说“理不辨不明”,这个是哪家的思想?

经典一直有两个出路,一个是由混沌到清晰,另一个是返归其根,说不好是哪一家。
返归其根,难做到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8-8 09: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由混沌到清晰,比如科学。
返归其根,比如参禅修心。
二者并无矛盾,可以并存于同一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8-8 09: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窃以为,任何一个行业做清晰了,做到巅峰,都有某种程度的修心,也就是返归其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8-8 09: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因为事物本身有规律,对规律性的东西没有把握的话,达不到极致。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8-8 10:21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8-8 09:57
窃以为,任何一个行业做清晰了,做到巅峰,都有某种程度的修心,也就是返归其根。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佛学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8-8 10: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8 10:21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佛学

不懂哲学。
佛学是修心,哲学是爱智慧,找两者相通点的话,修心确实可增慧。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8-8 10: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既然都有慧,那么可以断定,学哪一门,把自己搞得身心不安,那肯定学到误区了。
称得上慧的东西,能安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8-8 10: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8-8 10:29 编辑

静,不是不动。从有为法来说,是顺畅,人事物的顺畅。从无为法来说,是自性在发光。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8-8 10:28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8-8 10:23
不懂哲学。
佛学是修心,哲学是爱智慧,找两者相通点的话,修心确实可增慧。



这句话不是我原创,是听说的,原话好的是----“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信仰”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8-8 10: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句话强调的是无为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8-8 10: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8 10:28
这句话不是我原创,是听说的,原话好的是----“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信仰”

什么是信仰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8-8 10: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8-8 10:29
这句话强调的是无为

这么解也有道理,但世人大多只看到无为,实则道德经不讲绝对,比如无为,也可能是无不为。不以成见干涉,也可能是为了把事做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8-8 10: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8-8 10:34
这么解也有道理,但世人大多只看到无为,实则道德经不讲绝对,比如无为,也可能是无不为。不以成见干涉, ...

不要乱扯可能,圣人不仁,就没有仁的可能,否则人类的语言都是屁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8-8 10: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8-8 10:37
不要乱扯可能,圣人不仁,就没有仁的可能,否则人类的语言都是屁话了

我说可能,是说语言一出,即有漏洞。无为无不为,有无相生,高下相随。。。这是道德经的内容。仁与不仁,圣人与大道,也是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