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诸葛亮是绝对尊重的,他的长处非常突出。首先是忠心耿耿,这一点从出师表能够明显看出来。其次是战术大师,蜀国是三国里面最弱的国家,但是最强大的魏军真的打到蜀国本土的时候,每一次都被诸葛亮打得屁滚尿流,损失大半,这些在历史上都是有明确记载的。木牛流马,孔明战车,连弩、无当飞军,蒲元刀,诸葛亮的军队虽然数量少,但是装备奇特,在依托蜀国山地作战时,就是无敌的。
然而诸葛亮有个致命的短板:用人!诸葛亮所有的用人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都够忠心,也有一定的能力。第二都因为自恃有能力而惹了大祸。关羽、马谡、姜维、诸葛瞻父子,每个人都是同样的问题。
关羽文武全才,但是为人高傲,不把得罪人当回事。在关羽进攻樊城之前,对外把孙权得罪了;对内把留守荆州的糜芳,镇守退路上庸的刘封都得罪了。江东偷袭,自己人拆台,关羽不败都是不可能的。关于失败,损失了蜀国五分之二的军队,自己身死,也失去了荆州的战略要地。
马谡很有战略思想,熟读兵书,在诸葛亮西南平定孟获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仅让西南安定,还给诸葛亮提供了无当飞军。可是马谡本身有理论知识过多,实战经验不足,为人又刚愎自用的特点。所以在镇守街亭犯了致命的错误,陇西三郡得而复失,还差一点让让蜀国的北伐军全军覆没。
姜维文武全才,有实战经验,深得诸葛亮真传,按理说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九伐中原,以弱攻强,最终耗干了蜀国的精血,让蜀国灭亡提前了至少几十年!对于姜维的北伐,廖化评价最到位:你并不比人家聪明,军队数量没人家多,装备又没人家精良,那凭什么自信能打赢人家?尤其是在魏蜀最终一战,姜维原本可以利用汉中的地形优势抵御魏军,结果想全歼魏军,把人家放进来,在剑阁准备打歼灭战,可是魏军势大,自己没能力消灭对方,只能形成对峙,最终被邓艾从小路打下了蜀国。这一战,完全是姜维的指挥失误。论战术能力,姜维比诸葛亮还是差得远!甚至连魏延也比不上。
诸葛瞻父子,在武侯祠为蜀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确实可歌可泣。问题是忠心不代表能力,邓艾打到绵竹,是一支孤军,既无兵源补充,有无粮草供应。诸葛瞻根本没有必要直接和邓艾打决战,他只需要守住绵竹,等待霍戈,廖化等人的援军一到,一起围歼邓艾就够了,关键是援军已经在路上了。我就不知道谁给的诸葛瞻和邓艾决战的自信,邓艾被消灭,魏军不过是一个严重损失,而诸葛瞻战败,蜀国就要灭亡。
从关羽到诸葛瞻,这些人都有忠心,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超出自己能力的自信。如果一个人是这样,可以说个人原因,但是个个如此,只能说是诸葛亮用人失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