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盲点 痛点 痒点——作品大火归因问题
查看: 73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盲点 痛点 痒点——作品大火归因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8-10 05: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8-10 06:24 编辑

盲点 痛点 痒点——作品大火归因问题
文:公理力


如果你是冲着枫叶国森林大火之肇因来的,抱歉,让你失望了。

如果你听腻了有关《罗刹海市》的鼓噪、呱噪、烦躁,单纯换口味来了,也别得意,你只是爬出了半个坑而已。

本篇的焦点是,《罗刹海市》及一切大火作品的归因这档子事儿。

必须充分肯定,杨逍逍同学是一位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三考学生。他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罗刹海市》因啥大火?就是明证。

这也是公某弄这个回应帖的原因,毕竟,鼓励永远必要。


那么,《罗刹海市》以及任何一部文艺作品,能大火的要素究竟有哪些呢?

大可抛开逍逍在意的文艺鉴赏理论,包括艺术规律、审美规律等唬人的概念。以公某之见,主要因素大致可归因于三点:无感盲点、审美痛点、感性痒点。

——电影中的纯艺术片基本不受待见,一个先天原因在于这类片子沾染了那个被称为思想的东东——或为艺术而思想,或为思想而艺术!

要命的是,思想的笨拙外化,其生存域基本囿于狭窄的小圈子,也就不可避免地沦为大众这个感性受体的无感盲点
正如哲学类书刊与流行无缘,纯艺术片火不起来,甚至活不下去,才是正常。火起来了,反而不正常。

——够格淋漓尽致展现美感的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火起来,甚至能经受“时间凌迟”的考验,皆因击中了受众的美感痛点。这个痛点可以是悲剧美、喜剧美,当然也包括视觉美与听觉美。

如电影《活着》《霸王别姬》、杨丽萍的孔雀舞,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交响曲、帕瓦罗蒂的歌唱等,都是这类美感痛点的例子。

也包括春晚面世的《千手观音》,是由一群聋哑姑娘呈现的舞台艺术珍品,其视觉美、“悲剧”美交相辉映。该精品不仅早就走出国门,后来更有第二代演员继续在全国很多地方巡演。

但是,仅仅具备美感痛点的作品,尚难进入下面这类作品才能独霸的顶级爆火境地——尽管短命者居多。

——能抓准大众感性痒点的作品,才是大火的首要原因。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能够风靡世界,卓别林电影和憨豆的作品能够令全球观众捧腹,赵本山的小品能征服最多春晚观众,“凤凰传奇”组合能够经久不衰,甚至“老鼠爱大米”、《小苹果》《学猫叫》《挖呀挖》这类幼儿园作品也能大火一把,原因无它,只是挠到了受众感性痒点而已。

无独有偶,有记录以来,国际社会最火的作品也是韩国人推出的儿童歌曲《Baby Shark》(鲨鱼宝宝),目前在“油管”的播放量已达131亿次。这首儿歌全长仅136秒、全曲仅18个单词,可谓简单到极致。


倘若尚存纠结,从受众圈分野的视角,梳理一下作品能否火起来,或可划为感性圈、文艺圈、思想圈三个定义域。

思想圈关照的东西,可谓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乃宿命,这也是哲学在东、西方任何社会都没几个痴者待见的基本原因。逍逍同学将思想归于最高层次,这本来就是常识。但是,贵圈对于作品能否火起来,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换句话说,有没有思想性,不是作品能否火起来的要件,尽管不排除锦上添花的角色。

文艺圈的境遇就要好得多,俗人也不拒沾染些文艺气息,属常态。这也是文艺少年、文艺青年、文艺老年层出不穷的人性本因。逍逍将美感归于第二层,同样是常理思维。重点是,任何作品要想火,基本的审美旨趣不可或缺,美感足以成为激发感性痒点的催化剂!

感性圈之豪横,在于一网打尽所有两腿高级动物。不止是文艺圈及其附庸风雅者不例外,枯燥的理论家、思想家就没有感性的时候啦?罗素当年来中国访问讲学,就带了位漂亮女友,尚未回国就被大了肚子,尽管这位现代哲学大咖和学界标兵,在英国已有订婚的准娇妻。

一句话,创作者唯有忠于该圈,才意味着找准了大火市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逍逍同学将“情感”归于最低的第三层次,本属当然之举,只是,该层才是作品大火的首要支撑。

当然,作品占据感性圈的同时,如果能同时扩充“领地到文艺圈,甚至思想圈,那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必须明确一点,即使能够一网打尽三个圈子,且同时关照盲点、痛点和痒点的作品,也并非成功的充要条件,不意味着一定能大火。


最后,有人或许想到另一个问题,刀郎的《罗刹海市》究竟算怎么回事呢?
这个话题实在不该继续霸屏,将在楼下扯一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8-10 05: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8-10 10:05 编辑

现在,就来说说,刀郎的《罗刹海市》究竟算怎么回事。

据云,有思想的《罗刹海市》已经在世界范围大火!如果不是对“世界范围大火”这个定义有误解,也不是对​“有思想”这个概念有误读,或许是该作品有什么不正常。

不客气地讲,以上三条,《罗刹海市》现象起码占了两条。

有人显然对“世界范围大火”这个定义有误解。
单纯地以该作品点击量达到100亿次或更高,作为火到世界的依据,并不恰当。

中国有14亿人,该作品点击数达到百亿量级,绝大部分是国人的贡献。而韩国人某作品达到同样或少一些的点击数,也正好相反,绝小部分是韩国人自己的贡献。前者的国际流行度根本无法与后者相比。这个道理还不够简单吗?

另外,如果你知道所谓《罗刹海市》被翻译为多少种文字,大多都是华人圈所为,或协助、组织而成,就更容易明白这一点。

​不能否认,该作品算得上有思想之作。不限于辛辣讽刺的内涵,包括将民间音乐进行流行化再创作的尝试,也值得充分肯定。

而从主帖对盲点 痛点 痒点和三个圈子分野的角度看,应该说该作品程度不同地同时收获三个圈子的关注,也部分击中了痒点、痛点和盲点。

但是,这部作品又确有其“不正常”之处。如果说,作为一种创新性探索,在音乐类型上很难归于民间音乐、摇滚或任何其它音乐形式,不是问题,缺乏流行特征,就很难说不是妨碍其大流行的一大弊端。

曲调、旋律、节奏、歌词等都足够简单,朗朗上口,学唱难度低,才是爆火歌曲的基本特征。
而这曲超过5分钟的作品,音调本来就比较高,其中还有两处高音,再加特有的民间曲调韵味难以把握,还有节奏变化上的挑战等,足以构成该作品广泛、长期流行的障碍。

事实上,该作品与其它爆火歌曲已经呈现一个重大差异,它目前所谓的火爆,完全是建立在对争议性歌词的解读和消费基础上的。无论有人如何推崇其所谓的“魔性”,真正的大众传唱度并不高,而未来迅速冷却,恐怕也是大概率事件。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8-10 06:08 |只看该作者
三点式。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8-10 06:13 |只看该作者

呵呵,对应杨逍逍的三层次。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8-10 08:20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长。依我看,一部作品火不火,主要看受众的品味是不是主流。一直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说法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8-10 08:53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8-10 08:20
写得真长。依我看,一部作品火不火,主要看受众的品味是不是主流。一直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说法

呵呵,那么,你认为《学猫叫》《挖呀挖》是受众的主流品味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8-10 09:18 |只看该作者

赵本山小品名台词“不看广告看疗效”

统计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8-10 09:19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8-10 08:53
呵呵,那么,你认为《学猫叫》《挖呀挖》是受众的主流品味吗?



《学猫叫》《挖呀挖》我一遍都没完整听过,只是在一些视频里看过片段。
喜欢不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8-10 09:19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回复杨逍逍的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8-10 10:0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0 09:18
赵本山小品名台词“不看广告看疗效”

统计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前提是,对统计数据有解析能力,才能避免被误导。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8-10 10:0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0 09:19
《学猫叫》《挖呀挖》我一遍都没完整听过,只是在一些视频里看过片段。
喜欢不起来……

说明你落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8-10 10:0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0 09:19
这个是回复杨逍逍的吗?

算,也不算,主要是个人观点,同时兼顾他提出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8-10 10:10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不好听……

《罗刹海市》我咋没落伍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8-10 10:1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0 10:10
主要是不好听……

《罗刹海市》我咋没落伍呢?

《罗刹海市》也很难真正流行下去,能唱的人太少。

你看看《这世界那么多人》,算不上多么火的歌,仅六星版友,就有多少人唱过?

而《罗刹海市》除了你,我就没见任何六星版友唱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8-10 10: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3-8-10 10:23 编辑

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时候,或者说,大多数时候,与流行性不挂钩,甚至成反比。
影评届有个说法: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
又叫好又叫座的当然也有,不多。
叫好:专业影人评论上乘之作。
叫座:票房高的。

比如姜文:曲高和寡,,朋友圈一片吐槽看不懂啊看不懂。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8-10 10:43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3-8-10 10:19
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时候,或者说,大多数时候,与流行性不挂钩,甚至成反比。
影评届有个说法:叫好不叫座 ...

没错,就是这个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8-10 10: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8-10 08:20
写得真长。依我看,一部作品火不火,主要看受众的品味是不是主流。一直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说法

裹脚帮的特点就是长。
这是一个益智游戏,你要在几千字里找出他真正想说的一句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8-10 11: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找到三点了,差点累死个把老头。
看公教授的帖很锻炼人呐~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8-10 11:53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8-10 08:53
呵呵,那么,你认为《学猫叫》《挖呀挖》是受众的主流品味吗?

这两个都没听过,空了找来欣赏下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8-10 11:55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8-10 10:59
裹脚帮的特点就是长。
这是一个益智游戏,你要在几千字里找出他真正想说的一句话。

找了一下,也许不大准确,公理兄貌似不满意,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8-10 19:05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8-10 10:59
裹脚帮的特点就是长。
这是一个益智游戏,你要在几千字里找出他真正想说的一句话。

就这个很大的题目而言,严格说来,这个帖子不是长了,而是太短!

这只是提纲挈领地概述,并没有展开论述。

也难怪,你就没见真正的论辩,论述的概念都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8-10 19:06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8-10 11:03
找到三点了,差点累死个把老头。
看公教授的帖很锻炼人呐~

这就不只是没概念的问题,阅读理解能力也堪忧啊!

同情3秒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8-10 19:09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8-10 11:53
这两个都没听过,空了找来欣赏下

那两个无所谓,如果连《Baby Shark》也没听过,就是当妈妈的过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8-10 21: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8-10 19:05
就这个很大的题目而言,严格说来,这个帖子不是长了,而是太短!

这只是提纲挈领地概述,并没有展开论 ...

赤果果的文凭歧视,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