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组数据,然后啰里啰嗦。
数字是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大连的。先说我看了一个视频,视频里一个伙计说:你知道大连有多大?然后他给出了面积是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然后比对说,比大上海多了一倍,相当于六个东京,多少个首尔,多少个深圳,我没细听,脑瓜子嗡嗡的。
果然应了很多年年前的一个说法,这是大大连啊。
面积足够的大连,我觉得最牛逼的不是相当于多少个国内国外的城市的多少倍,而是它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别说国内没有,国外也几乎没有的,漫长的弯曲的一千九百多公里的海岸线,这数字绝对真实。
有那么大面积的大连,现在常住人口还不到八百万。GDP去年是八千多个亿,今年这个数字肯定突破,但是,距离进入万亿城市,肯定依然有差距。官方喊出的口号是三年进入万亿城市,今年是第二年,客观的感觉这目标八九不离十。当然,GDP不能代表全部,没有多少人会知道,大连的军产军工是不计入GDP的,所以,每年出了多少052,船坞里是不是还有几个正在建的航母,这都不算。但是,大连不怎么富有,人均收入不高,这是现实。
好了,闲扯过去,进入正文。也是数据在前。七月一个月,大连官方的数据是这样的:来连游客一千九百多万,(也有说两千万的),直接间接收入是161个亿。不管你服不服,这数字就摆在这里,大约这是国内夏季旅游最火爆的城市之一,也是首屈一指的。作为大连人,挺高兴的。尽管这收入和我真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很太多的本地产业的经营者关系大了去。比如餐饮服务,比如客运,比如各大景点。
我唯一做到的就一件事,在整个七月我都没去市内,也没打算去那些旅游景区,海滨浴场去转转。理由太简单,不是硬塞给自己什么高尚,而是平心而论,觉得这时候没必要去挤占外地来连旅游的朋友们空间,本乡本土,自己的时间有的是,人家舟车劳顿,来一次不容易。可以肯定的说,我这种心态是多数大连人的心态。
所以,在待客之道上,大连人从来没输给谁。想一想也是,有客自远方带着银子来不亦说乎?人家慕名而来,就该让人家尽兴。不尽兴对不住人家。
但是,你若想让所有的人都尽兴,这也不可能,只能说相对的大多数满意就好了。我一直建议我外地的朋友,七月未必是最好的时间,八月或者九月才是最好的。人家说:这不赶上娃放假吗。所以,这理由无懈可击。
这些天总是看到大连人有一些小小的抱怨,话题是海滩的卫生,是草坪被践踏等等。
没有行业标准,没人规定大连的草坪一定不能践踏,而这座城市的百姓,所以不去踩踏,可以肯定的说完全是源自于自觉和主动,自己不踩踏,遇到了踩踏的人,一定会劝阻,文明一点的会提示你:好好的草坪,大家都不踩。直爽略带几分粗暴的会这么怼:来,你看看来,除了你还有谁这么干,你XX是不是隔路?
如今星海广场的草坪是挡不住热情的踩踏者了,当然,很多外地朋友也不能理解,走南京去东京,哪里的草坪不让踩,咋地,就你大连的草坪金贵吗?
不抬杠,话得这么说。大连的草坪不让踩,是这座城市民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为天长日久,大家都觉得依依青草,踏之何忍是最简单的道理,这个不吹牛,算是植入这座城市民心的东西,妇孺老幼,基本都如此。
外地的朋友不知道,而且可能他们哪里的草坪是可以踩踏,是可以席地而坐野餐的,所以,带着习惯就来了。所以,这是不知和习惯的冲突,不是什么特别的大事儿。所以,星海湾广场,总会有人扯着嗓子提醒外地游客,不要进入草坪,至于你听不听那是另外的事情了。我倒是能理解那些踩踏草坪的游客,因为他们不知道有这规矩,不觉得草坪踩不得。所以,不知者勿怪。提醒而已,听者自悟。
但是,有一些事情真不能随便就忍了,看到的是那个星海广场百年城雕的千人足印雕塑。那些记录城市的地标足迹的铜雕上面居然也有践踏者,这实在说不过去。再看看海滩遍地的垃圾,觉得实在过分。有的垃圾桶就近在咫尺,举手之劳都做不来,直接扔到沙滩上。这种不随地扔垃圾的最基础习惯都没有吗?
城市的环卫工人,城市的志愿者都在行动,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望者,不忍见熟悉的山海沙滩如此被糟蹋。但是,换位想一下,如果旅游者能顺手把垃圾打包送到垃圾箱里,这是多美好的事情。愉快的旅行,愉快的修身,当愉快遭遇了愉快,那就是快乐。
我昨天还看了一个小视频,是内蒙某地的牧民痛斥来旅游的游客,在人家的草场草地上连吃带喝的扔了一地垃圾,在人家厉声的要求下,被呵斥的人们,把自己扔的垃圾收拾了。视频里,那女子真不客气,那阵势要掀桌子的。
大连人不会,也不至于,在待客之道上,真的没输过,只是再容忍的大连人,也有自己的底线。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我昨天在海边公园里,看到了一群小小的娃娃志愿者,每个人都拎着一个塑料袋,握着一个垃圾夹,小心翼翼的在地上捡拾各种垃圾。娃娃们专注而认真的表情,让人感动。
走在海边,只要看到废弃的垃圾,我基本都会捡起来,送到垃圾箱里,这就是习惯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