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8-22 21:04 编辑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9】觍着脸、恬着脸、舔着脸、腆着脸 文:公理力
“tiǎn着脸”这个说法,无论口语中,还是文字表达,都很常见。其基本意思是厚着脸皮,文一点儿的表述,就是厚颜。
这个“tiǎn”字究竟用哪个是正确的?标题中列出网文中常见的四种写法。“恬着脸”“舔着脸”很容易识别,属明显的错别字,无需多费口舌。
那么,“觍着脸”VS“腆着脸”,究竟哪个用法对呢?
大该两、三个月前,在某帖中出现了该词的错用。我当时只是简单提醒了一句,应该是“腆着脸”。
柳二看到后,信心满满地来纠正我说:不对,应该是“觍着脸”!
当时,只是简单回了他几句,并告诉他,我会发个主帖,专门来聊一聊这个问题。时间确实拖得有点久,言归正题。
如果你去查《新华字典》(2012年第11版第493页)、《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第7版第1297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14年第3版第1299页,字形为繁体的“覥”),这三本辞书都支持柳二的说法,即“觍着脸”。
那么,是不是公某错了呢?柳二先别高兴太早。
如果你继续去查《辞海》(1999年第5版第2012页)、《汉语大字典》(2010年第2版第2238页)、《汉字规范字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版第419页),就会发现,这三本辞书给出的正确答案则是“腆着脸”!
上述两种说法,是不是让你有点迷惑?如果再继续查下去,会发现第三种和稀泥说法。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331页的“腆”字和第10卷第339页的“覥”字,均有“厚颜”之义!也就是说,写成“腆”或“覥”皆可,都不算错。
这还没完,如果你翻开《辞源》(2015年第3版第3386页和第4434页),又会发现第四种说法,除可写成“腆”外,还可写成“䩄”!
不查不知道,查多了,反而把人整晕了。综合上面四种说法,“tiǎn着脸”中的“tiǎn”字,至少有三种写法:“腆”“觍”“䩄”,简直让人莫衷一是。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在答疑该问题时表示:
“觍”跟“腆”读音相同,但用法不同。“觍着脸”“觍脸”中要用“觍”,这一说法具有口语色彩。“腆着胸脯”“腆着肚子”中要用“腆”,这种说法具有方言色彩。
这个解释对吗?现在来仔细看看“腆”“觍”“䩄”这三个字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从1982年首版(第1127页)版至2016年第7版(第1297页),该三字都是独立词条,且都不是繁体字。首版词条照录如下。
“腆”:①丰盛,丰厚;②凸出或挺起(胸、腹):~着胸脯。
“觍”:①形容惭愧:~颜;②厚着脸皮叫“觍着脸”。
“䩄”:①形容人脸:~然人面;② 同“觍”。(另读miǎn)。
核查《辞海》1979版,与上述释义不同之处如下。
“腆”字义项:①丰厚,美好:有引自《左传》《礼仪》例句(略)。
“觍”:同腆,见“腼腆”。
“䩄”字义项:①惭愧貌:~颜,有引自《诗·小雅》例句(略)。
综合上述两辞书的释义,可见,“䩄”是“觍”的异体字,而“觍”又是“腆”的异体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汉字形义分析字典》第1版第522页,“腆(觍)”字释文说得就更明确:“形声字,从月(肉)典声。异体作觍,从见典声。”
这俩异体字,其含义单一,且在“腆”字已有反映。另,“䩄”字读miǎn时,用于“腼腆”,亦有“腼”字替代。规范汉字过程中,废弃这类除了“添乱”无其它正面意义的字,也就是合理。有益的。
如果你对此尚有疑虑,还有中国最权威的来源,即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它相当于规范用字的国家标准!
在该表中,能查到“腆”(编号5230),却查不到“觍”和“䩄”。换句话说,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已经废止了异体字“觍”和“䩄”。统一标准用字是“腆”!
至此,正确答案也就不言而喻,“腆着脸”才是符合国家规定的规范用法。柳二,服不服?
再查台湾“教育部”主持编修的《国语辞典》,给出的答案也是“腆着脸”。该卷帙浩繁的大型辞书,也同样未收录“觍”字,更不见“觍着脸”。
另据有人考证,“觍”字产生較晚,說文解字并无此字,只收入“䩄”字。《康熙字典》则收录有“觍”。
其实,仅仅从辞书对“腆”字列出的各义项出发,支持“腆着脸”也毫无疑问。如网络辞书《汉典》“腆”字的义项⑤,就是“厚颜,厚着脸皮”之义。另外,词性变为动词,其含义为“胸、腹部向前凸出、挺出”。“腆着脸”可形象地理解为:无羞耻感地把脸凑上去。
最后一个疑问:为何不止一部“权威”辞书的答案还是“觍着脸”呢?
以公某之见,首先是辞书编纂领域存在相互抄袭等歪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就曾曝出王同亿等编纂大型英汉辞书侵权案,后被称为“王同亿现象”,包括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抄袭剽窃,二是粗制滥造,三是弄虚作假。
另外,一些声誉良好的辞书,其后续版本更新工作又也不够扎实、细致,即使不再明目张胆地大规模抄袭,也不会放弃“参照”同类已有辞书这个高效率捷径,以至于到了忽视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严重地步!
一个无关宏旨的词“腆着脸”,在有极高声誉的不同辞书中也出现不一致,暴露出中国辞书出版领域之不堪!客观地看,作为学术界颇受尊重的工具书出版界,理应成为整个中国学界最严谨、最一丝不苟的治学楷模。而现在的局面,令人难以想象。这事儿也间接反映整个中国学术界包括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长期存在的种种顽疾……
当然,学界并非孤岛。学界的所有弊端,都是中国社会算不上夸张的映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