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尘老散仙 于 2023-12-19 16:23 编辑
对《阖家欢乐》这篇2000字左右的小小说不是太中意,感觉作者写得太仓促,可以说道说道的就是小说中展现的技术手法。
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当然,小小说也可以理解为伏笔。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前有草蛇,后有火雷。”开篇第一段,老周为拍雪而下楼,见到一楼的对联还要拍,不光体现他的性格,而且草蛇1已经埋下。
第二段老周拍照原来是为了晒朋友圈,“现在的年轻人啊”让草蛇继续,而且一语双关: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对比以前的年轻人过年都要回家,可小区里却没有写到年轻人。这是草蛇2.
第三段老吴头出场,性格冲动却粗中有细,嚼舌根还能观望着周围,这是草蛇3。
第四段老郑出场,三个人物都齐了,看得出老周对他的友好。引出下文老吴头的嚼舌——郑家比较拮据。这是草蛇4。
后文第2个火雷先响,年夜饭没有年轻的儿女回来,只有老两口。一句“还能有谁”,貌似不经心,却道出了老人的孤单。现在的年轻人啊,为什么不像从前了?为何不按套路贴春联了?再想想那副对联,钱、事业、房、车……都想混出头,留下来陪父母的常常是“没混明白的”;那些混出头的谁不顶着压力,就算大过年的,压力也挂在了明晃晃的位置。再往下,老头们在显摆物质上的富有,可儿女们却用物质代替了回家绕膝享天伦。
再往后老郑的年夜饭晒出来。十副碗筷,吃得干净狼狈,可这才是真正的“年”啊!老周和老吴头晒的是物质虚荣,老郑晒的生活烟火。在这个大年夜,富有的老周添的是图和文,拮据的老郑添的是凳子和人丁——老周没说什么,去看“没意思的小品”,但火雷4还是响了,不带老郑去下棋了。他可以对“缺东少西”的老郑热心,却不能对比他强的老郑友好。
老吴头火雷3再响,因为他的物质同样输给了生活。虽然冲动骂人,但“臭鱼烂……”还是及时煞车了,因为“队友”老周刚刚晒了“大鱼”和“龙虾”。
结尾烟花腾空时,“家”却没有成形,老周已经拉上了帘,他把“阖家欢乐”关窗外面了,因为这种团圆与他无关。见啥拍啥的老周居然不拍最贵的烟花了,因为他失落了。火雷1至此才响,形成了首尾呼应。
.
二是小说结构。开端:一群老头在谈论烟花“阖家欢乐”!
发展:老头们开始晒各种虚荣心。
高潮:老郑晒出了年夜饭的场面。
结局:老郑引发了没有儿女陪伴的老人们的不满。
上下文连接有序,还是相当紧凑。
.
三是小说的主题。文中没有表明主题,却处处展现人性。尤其一张桌子,没有文字,无声胜有声却完美地揭示了主题:现时代人人都有压力,“混明白的”在大城市、在国外,却只能用物质来满足父母的年夜饭;而“没混明白的”却能守着父母,生了二胎,十全十美地吃得汤水淋漓。那到底是物质金钱重要,还是人丁兴旺更重要呢?国人像老周这样的都好面子,可当一个人拥有了很多,却没了完整的“家”,他的面子还剩多少?
.
四是小说的语言。说真的一般,明显没用心,或者说这种篇幅也懒于太用心。要说有亮点的话,一是各细节做得比较到位,比如老伴的惊悚暗示了老年人缺乏安全感,而老周把平时不舍得喝的老酒搬出来拍照那里,一举一动尽显虚荣;二是高潮的无声胜有声比较好。老郑头一个字没留,但已完胜千言万语。“真能吃”“抹抹嘴就走”“我都没看到春晚”“这得收拾到天亮”……留白技术很成熟,所有这些空白都是留给读者的,也是留给老周他们的。
总之,我们都知道小说有很多技巧,只有技巧的展示不露痕迹的,才是里手。也许,我们正在这条路上走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