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每月一读 许知远与十三邀
查看: 3388|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帐] 每月一读 许知远与十三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3-4 18: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轻言 于 2022-3-5 00:30 编辑

先转一篇知乎上的文章
如何评价许知远



引子
对话刚开始,牟其中便侃侃而谈:
“我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要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就像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那个时代,相同的历史条件成熟了。我希望通过你报告世界,大发财的机会产生了。”

对面的许知远没让他展开讲下去,接过话茬问:

您觉得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想发财呢?

牟其中显然没想到会这么问,顿了一下,先前激昂的气势立刻没了。





最新一期《十三邀》的这个开场,就把我看乐了。

这很许知远。

说起来,四年前有了《十三邀》之后,我对许知远的喜欢,是加倍的。

我也知道,很多人讨厌他,百度这个名字,第一联系的话题就是:

许知远为什么讨人厌。

尬聊、偏执、虚空、装逼、高姿态…当然还有直男癌。
同时,另一边,四季《十三邀》的豆瓣评分,则是一路看涨。

8.3、8.4、8.5、8.9。

放在国产综艺,这分数自然逆天

骂的人,揪住一些细节不放,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豆瓣高分,随着四季评分人数逐渐下降,留下的都是死忠,说打分虚高,也不无道理。

这大概就是当下“媒体社会”的浮夸缩影:
骂就踩死,夸则吹爆。

我今天,其实想表两个态:

一是平台追求流量,大众追求话题,时代特质,无可厚非。

但客观看,《十三邀》自身的内容属性,本不应该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主要是批评),许知远本人,更不应该成为靶子被如此diss。




二是抛开第一条,相比批评,对许知远的公开认可,还是太少了。

或许是他太过异类;

或许是这个时代,骂总是比赞有流量;

或许有人也很喜欢他,但碍于舆论导向,没有表达。

更多人,或许就不熟悉他,除了个别几期热度高的,也没怎么看过《十三邀》。

所以,虽然他压根不关心也不需要,但在看了四年《十三邀》之后:

不吹不黑。我想和大家聊聊许知远。



作者:壹条电影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3-4 18: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够拼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3-5 00:35 |只看该作者
1.

尬聊,是《十三邀》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个专访经验还算丰富的前传统媒体人,我更明白,和谐的氛围和气场,对一段采访有多重要。

所以,看许知远和人聊天,的确会为那个“停滞的空气”捏一把汗。

尬,体现在几点:

那些在女明星面前,作为理工直男的局促不安。

最有名的,就是被网友耿耿于怀的、和俞飞鸿对谈那期。彼时的爆款文章,标题耸动:
《调戏俞飞鸿初夜,满嘴“性、情爱、潜规则”,许知远这代中国老男人们有多丑陋?》

https://vdn.vzuu.com/SD/50f38d9e ... 646411723&v=ali

第一季对谈俞飞鸿

那些对谈中的沉默和尬聊。

他的眼神、小动作,用喝茶掩饰尴尬,用尬聊掩饰沉默等,都透着点“社恐”的特征。


https://vdn1.vzuu.com/SD/64c3656 ... 1646411725&v=hw

第三季对谈木村拓哉
那些和聊天对象之间,强烈的反差感。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这种格格不入,始终存在。
第一季对谈二次元
第四季对谈薇娅

以及那些沟通中遭遇的回避,甚至拒绝。

这种沟通失败,或直接或间接,也始终存在。
第一季对谈叶准
https://vdn3.vzuu.com/SD/e36e7364-233e-11eb-b853-9e84c87ab806.mp4?disable_local_cache=1&auth_key=1646411749-0-0-6ff323ae2150f56f3804c8e703c74df5&f=mp4&bu=pico&expiration=1646411749&v=tx
第一季对谈蔡澜

这里面,面对明星,特别是女明星时的尬,是许知远的大直男,和骨子里对明星艺人轻视的外化表现。

其他,有许知远自己性格内向、“社恐人士”的原因,有对聊天对象所处领域完全陌生的原因。

也有许知远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断追问的原因。

最后这点坚持立场,是我感触最深的。

应该说,参考我的经验,如今的大多数视频访谈,尤其是娱乐圈的艺人访谈,相当严格。

从提前反复修改、确认提纲,到专访过程处处限制,再到后期制作各种把关。

大家追求的,就是最后成品出来,一切都是精致、和谐、顺畅,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不出错。

以至于很多记者,习惯了在访谈中顺着对方来,说什么都是“对对对”,聊什么都是“哦哦原来如此”。

没有碰撞,没有冲突,没有想法,没有思考。

那些不出错的安全访谈,尬吗?不尬。无趣吗?真的很无趣。

尬和无趣,选一个。

我毫不犹豫选前者。



作者:壹条电影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3-5 00:43 |只看该作者
2.

当然,很多人眼中,许知远的尬还包含一点:

提问的宏大与空洞,个人语境过强。
这个,我是部分认同的,尤其是赶对方密集宣传期的那种访谈,本来就很匆忙,连续的大词往外一抛,很容易一拳打在棉花上。

比如第一季对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宣传期的李安,许知远的不少晦涩问题,都让安叔面露难色。
应该说,这一方面源于,许知远从不是个经验丰富的提问者。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面对他不熟悉的对象,他往往缺乏一探到底的兴趣。

于是,许知远的提问套路,的确是可以部分总结的:

你有什么弱点想要克服?

如果没有做这个,会变得不一样吗?

现在的困扰是什么?

如何应对困扰?动力又从何而来?

……







这些书面语式的表达,很抽象,很概念。

很知识分子。

每每看到这种问题,很多观众的心情,可以用第一季张楚的那句话来代表:
于是我们会看到,访谈对象听到这些“大问题”,都要思考一番,斟酌一番,才能作答。

而结果,往往是鸡同鸭讲。

相应的,我们就会在《十三邀》中看到两种效果截然不同的鸡同鸭讲:

一种是许知远不熟悉的,试图将对方拉到自己语境中来的鸡同鸭讲。

这种的结果,多以许占不到任何便宜、且自己露怯告终。

这样的鸡同鸭讲,赶上马东、李诞这样经验丰富的访谈者,效果不一定差,但许知远的露怯程度也是最高的。

而比如第四季对谈于谦、倪大红,整体效果就要平淡许多。

另一种,是在许知远的舒适圈内,两人始终在同一语境的“鸡同鸭讲”。

既然同一语境,还是鸡同鸭讲?

这部分涉及的访谈对象,较少艺人,较多知识分子。

或许许知远也并不完全熟悉对方,但一来价值观接近,二来对方没有艺人的压力和包袱,尽可以畅所欲言。

所以如第三季对谈作家、职业读书人唐诺那一期,即便许知远的一些“大问题”并没得到正面回答,但唐诺本身的积淀,让这鸡同鸭讲,也足够精彩,足够干货。

最新这期,亦是如此。

对谈此前的国内“首富”、“首骗”牟其中,两人的语境或许不尽相同,但依然聊得还算尽兴。

当80岁的牟其中说着“所谓人生幸福,就是能去改造世界”。

这一刻,许知远的眼睛,是闪着光的。








所以,你或许受不了许知远的尬和空,但你必须承认,他自有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这些或许没有被全部放进最后的节目中去。但我也分明看到:

陈嘉映在访谈结束后,称赞他的“去表演性”,说着“真的好,许知远”。


我也看到只和许知远做节目见过两面的陈冲,写微博感叹两人的一见如故。
为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人格、同一种情操、同一种温暖…


我想,在那些大而空的提问之下,或许也是《十三邀》的魅力:

它很随机,不像其他节目那样整齐划一,每期的效果参差不齐。

契合了,就是惊喜;没对上,那就随它去。

这也很许知远。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3-5 00:47 |只看该作者
3.

偏执、愤怒、食古不化。

通过第二季对谈马东、李诞那两期爆款的推波助澜,这几个标签在过去几年,死死贴在了许知远身上。
执的一面,在他对谈这个时代的成功者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

罗振宇、蔡澜、金承志、马东、李诞、薇娅。
他们或是任时代变迁、我自游刃有余的“老江湖”——比如罗蔡马
或是被当下这个时代选中的“新人王”——比如金李薇。

许知远在他们面前,落后时代的那一面,通过大众发酵,被无限放大、传播。

第一季第一期,面对罗振宇“有钱不挣,傻吗”的理直气壮,许知远只能闭目苦笑。




罗振宇说自己在这个时代学会的,就是要比其他人跑得更快。

人生短暂,哪有时间去为逝去的旧时代唱挽歌。

许:挽歌很美的。

罗:我很可怜那些唱挽歌的人。

许:我就是…

罗略带尴尬地大笑。

坐在时代的弄潮儿对面,镜头中的许知远显得既愤怒又无奈。

他问比自己大8岁的马东,“你对这个时代,一点抵触情绪都没有吗?”

马东秒答:没有。

他问比自己小13岁的李诞,“社会为什么这么容易俘获你?”

李诞回答地很严肃:我现在的价值观,一切都不重要。

许知远无言以对,满脸通红,只能端起杯子,默默喝酒。



他不断追问游戏人间的蔡澜:

“读圣贤书,所谓何事?”

他试图唤醒年近80的蔡澜心中曾经的斗志,失败告终。

另一边,30出头的彩虹合唱团指挥金承志,在他面前放松地开着玩笑,调侃他的公知身份。

对面的许知远,笨拙地不知所措。
当对面坐的是薇娅,不那么咄咄逼人、甚至态度谦和,许知远的偏执也显得温和了许多。

而温和之后,智慧回升。

他依然表达着,自己对大众购物热情的不解;

他冷静地分析,薇娅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是天选之人;

他随口总结,“你用非常理性的方式,完成了一件非常疯狂的事情”。

薇娅大笑:理性的疯狂,太准确了。







媒体社会,我们喜欢透过细节,放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然后站在顺应时代的那一边,嘲笑笨拙的、落伍的一方。

可事实往往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许知远说自己从没用过淘宝,他从购物中感受不到乐趣。他也说,抖音不是多么新鲜的事物,只是这个时代众多“假新鲜”中的一个。

他和李诞如此互不理解,可那期结尾,就收在两人絮絮叨叨地聊着要不要去南美旅行。他们之间依然有分歧,但满是随性。

罗振宇那期最后,罗胖笑说,自己感受到许知远在强压一股怒气。但他也说:

在许知远对面,会有说话的欲望。

因为他听得懂。





所以,本质上,我对当时马东、李诞两期爆红后,那些轻易为许知远贴上标签的言论,感到遗憾。

但回到那句许知远的名言:

如果你不带着成见看世界,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这本就是个充满误解和无解的世界,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误解,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彻底无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3-5 00:50 |只看该作者
4.

在这个解构权威的时代,装逼,自然是要遭“雷劈”的。

对许知远的批评,自命清高,不接地气,像是偏执的延伸。

许知远的确对时代充满了批判眼光。

他在《十三邀》中反复提及一个词,这是个反智的时代。

年轻人拒绝反抗,选择正确。他眼中的正常人,就足以成为这个时代的牛逼大神。

最终失去的,是欣赏伟大的能力。





这话多数人听着,当然气。

在这个没有大师的时代,许知远注定是逆流而走。

面对张艺谋,许知远问:

你没有那种超越时代的欲望吗?

潜台词是:牛逼如国师,再没有宏图大志,这个时代,就真的平庸了。

张立刻摆手:你还超越时代,把自己的事做好就不错了。

不管张艺谋是否曾经有这样的欲望,30年冲刷洗礼后,他活明白了。

他说了四个字:人走茶凉。

许知远听完,脸上似笑非笑。





张艺谋尚如此,普通人更要裹紧衣领,明哲保身了。

但我们不妨再多想一步:

我们讨厌自命清高的许知远,到底是讨厌清高本身,还是对清高消失的,一种本能拒绝?

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就该是多数人管好自己,少数人忧国忧民吗?

可现状就是:

多数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少数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当年《奇葩说》第一季海选,清华高材生梁植问评委,我法律学士、金融硕士、新闻博士,各位觉得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高晓松听完大怒:

名校是镇国重器,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你做不到胸怀天下,却跑来问我应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几乎一模一样的火,许知远也发过。

北大深圳分院,面对学生无意成为精英的表现,许知远很愤怒:
你到北大来,不想成为精英,那你想成为什么?




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就像张艺谋一样,活明白了。

但我理解许知远的装逼:

活明白自是好事,但张艺谋“六十耳顺”很正常,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早早就说自己活明白了,正常吗?

在许知远看来,这是逃避。


我们又不是清华北大,当然可以选择逃避。

我个人就是,身边的多少前传统媒体同行,也都选择了逃避。

但如果有人大声疾呼,逃避可耻。

请不要恼羞成怒。

前一阵子,有大V评论:

两年前,马东和许知远对谈,几乎所有人都站在马东这边,人们天然觉得,就应该拥抱时代,努力赚钱,两耳不闻窗外事。

看娱乐综艺和读莎士比亚,就是没有高下之分。

两年后,马东被团队里一个不省心的辩手拉下水,自己也惹得一身骚。

如果马东和许知远再做一次对谈,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3-5 00:57 |只看该作者
5.

或许,以上所有对许知远的嘲讽和苛责,都是可以解释的。

但这都不是我喜欢许知远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是他的真。

是《十三邀》这个节目的真。

很多段落,放在其他节目,都是毫不犹豫要被剪掉的。
在这个综艺制作越来越精致的当下,我们从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适应。

直到笃信一个真理:

所有的真人秀,都是有剧本的。

面对非表演性的《十三邀》,反倒不习惯了。
而许知远本人的真,在于他并非标签下愤怒而不自知的过时中年。

他远比多数人,清醒得很,也坦诚得很。

他会在陈嘉映面前自我剖析,直言自己非常浅薄无知,对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

与此同时,人生的坐标又太多,彼此消解。

表面上讨厌功利主义,背后其实也是一种计算。



在和毕赣聊过后,他也会忽然醒悟:

自己过去对阅读经验的排斥是任性的,一个人的所有经验,都是他的现实经验。

他接受了自己,信任那些自我经验。

念叨着“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时,语气中满是开心。
而这种坦诚,很多时候也让我在节目中获益良多,有的甚至可以品味许久。

许知远在节目中找寻自我,节目外,我同样跟着他的脚步,找寻自我。

牟其中一生多次入狱,许知远感慨:

一个人能够在接连不断的绝望中,重新走出来并创造自我。

没有什么比这更了不起了。
和陈嘉映对谈,面对许知远的自我剖析,陈的回答一针见血:

有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那些嘴上说的不喜欢,是真的不喜欢吗?

我们不仅需要拷问出真实下面的虚伪,更要拷问出虚伪下面的那层真实。

这层真实,或许才是真正的自我。



寻找谭嗣同那期:

他希望大家能看到过去知识分子身上的家国情怀。
和人类学家项飙对谈那期:

他们聊到当代中国,道德感正在逐渐极端化、情绪化,我们会对某些事情极度同情,或极度愤怒,但这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背后的原因,是参与感的丢失,是中国社会“附近的消失”。

他们聊到如何重建个人的意义和尊严。

这个如此巨大空泛的问题,却也被他们两人聊出肉眼可见的深度。

项飙说:

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出路一定不在个人,一定在于关系。个人尊严从来不是天然的。

这对我,是一次醍醐灌顶。





对谈作家唐诺那期:

许知远在蔡澜那里百求不得的“读圣贤书,所谓何事”,在唐诺这里找到了答案。

答案同样令我感动:

这既是在完成属于自己的个人表达,也是和过往圣贤一道,书写一本大书。

即便深知自己永远做不到,但这样的对话,依然足以燃起心中那点残存的汹涌澎湃。

平庸的日常生活,偶尔就是需要这些汹涌澎湃啊。




宏大之外,也有属于普通人的激励。

对谈毕赣那期:

许知远和毕赣开车行驶在漆黑的矿洞,聊到人生的笃信。

许说起他喜欢的一本书,《无名的裘德》。主人公就是一个普通人,一生默默无闻,却也一生坚持学习,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让许知远热泪盈眶,也让我热泪盈眶。

虽然,只是很简单很俗套的一句,“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他和贾樟柯聊天体学论文,和林志玲聊标准美和个体美。

他说如果没有李宇春的出现,一代人的价值观或许变窄、变薄一点。

除了明星艺人,《十三邀》的访谈对象,还有诗人、考古学家、创业奇才、女富豪、职业读书人、独立艺术家、音乐家……

许知远远远不是马东、李诞两期中展现出的许知远。

他没那么狭隘,没那么偏执,更没那么愤怒。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的生活,其实很好。

他明白这不再是那个他向往的激荡的时代、质感的时代。

沙漠之中,风暴肆虐,碾过之地,寸草不生。

《十三邀》就像是沙漠中的一小片绿洲,如果这样的绿洲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风暴或许依然存在,但绿洲充沛时,风也可以变得轻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3-5 01:02 |只看该作者
6.

许知远当然是个理想主义者。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者。

如今,理想主义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罗振宇说,当看到贵州某个偏僻小镇的一个人从他这购买了一本《经济学通识》,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薇娅说,当看到一个患癌的粉丝对她说,你的直播就是最大的激励,她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许知远的价值呢?

我以为,这个时代,普通人的偶像,已经够多了。

许知远需要的激励,是那些力图改变世界的人。

一旦成功,后果不可估量。

这是他的价值。



这并非是我刻意拔高。

某种程度上,许知远和高晓松是一类人——虽然许知远的受欢迎程度,远比不上矮大紧
他们都曾是天才少年,却也对专注一事缺乏耐心;

他们都成不了某一行的大家,但因涉猎广泛,总与时代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他们都心高气傲,却也自知达不到前人的高度。

但他们好就好在:

任时代风生水起,内心的原则,从来未变。

对很多心怀天下的年轻人,他们可以成为那个指路人;

对更多心怀迷惘的年轻人,他们也可以成为那个点醒者。

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结语
这可能是很长时间以来,写得最长的一篇文章。

不管是不是装逼作祟,但真的是有感而发。

就像许知远某几期,和对方聊得畅快,会像个孩子似的脱口而出:

好开心。



有时我也在想:

这个时代,或许还是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包容一点吧。

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看到许知远的独立书店生存告急,发文求助。

然后薇娅出手相助,在自己的直播间,帮忙卖出去70万的图书和周边。

这一刻,我是最感动的。

它证明了,那些所谓大众的,和所谓小众的,是可以共存甚至互助的。

这样的共生,请多一点,再多一点。



作者:壹条电影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3-5 10:36 |只看该作者
脱口秀节目,马未都的我看了不少,之前是老梁的看了很多。

许知远的看了几期,有印象的一期是访谈陈冲,一期是项飚,对其《跨越边界的社区》一书有兴趣。

其他类似节目如王自健、金星、李诞的,几乎没再去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3-5 10:51 |只看该作者
牟其中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到万通工作不能不知道此人。万通六君子创业前大都跟牟混过。当年在万通,有个我们叫他“汪大爷”的,据说是老牟倒飞机的得力操办者。
敢想敢干敢忽悠,老牟太高调,大手一挥,中国向何处去?不过九十年代,其99°+1°理论还是颇有些道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3-5 23:34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2-3-5 10:36
脱口秀节目,马未都的我看了不少,之前是老梁的看了很多。

许知远的看了几期,有印象的一期是访谈陈冲, ...

脱口秀我也看得少,《十三邀》看了部分,因为时间不自由 ,后来直接买书了。陈冲那期挺好,影视也看了,感觉效果不如书,剪得太碎。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3-5 23:41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2-3-5 10:51
牟其中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到万通工作不能不知道此人。万通六君子创业前大都跟牟混过。当年在万通,有个我们 ...

企鹅大哥起点很高啊,有段时间特别关注冯仑,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和大咖们一起工作后,再看世界当是一览众山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3-6 00:21 |只看该作者
从转载文章可以看出,《十三邀》是一档毁誉参半的节目 ,许知远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选择这样的阅读,纯属偶然。

某日,在书店闲逛,读到一篇文章:我和一本书的故事。颇为动情。翻看书名,《新闻业的怀乡病》,作者许知远。

他在自序中回忆了该书篇章记录的岁月(彼时是一位新闻从业者),并无限感慨:

十六年过过去了,这情绪早已消散。不仅新闻理想主义特性迅速衰落,甚至报纸、杂志本身都 要被抛进历史的垃圾桶。面对信息的迅速膨胀,记者与编辑都无所适从,他们不仅不再是知识精英与启蒙者,甚至沦为权力与公众共同嘲讽的对象。在物质与技术戏剧性扩张的时代,思想与批判的舞台没有随之而起,反而萎缩了。因为缺乏一系列制度保险,媒体轻易地沦为另一种平庸的商业机构。

我们这一代新闻人,不仅无法塑造时代与社会,还被裹挟于时代情绪中,疲于奔命,更普遍缺乏足够的才华与毅力建立自己的内在秩序。一些时刻,我强烈地感受到一整代人的失败。

我没有重读这些断片,或许不无担心,此刻的自己会下意识地嘲讽昔日的自己。但那股天真的热忱,实在令人怀念。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3-6 00: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轻言 于 2022-3-6 01:02 编辑

自此开始关注十三邀。第六季有一期对话刘擎,他们坐在一遛哲学家画像前,许知远问教授,如果这些人到来现在这个世界,谁能指导我们?刘擎说,他们指导不了,世界变化太大了,能指导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出现。大意如此。无独有偶,罗大佑也在某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不认为有人认识现在的世界。

因为迷惑,所以寻找。阅读不是目的,只是途径。参与过节目的无论文学奖史学家,影视歌手网络精英,皆是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对时代对社会对个人的思考,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个多元世界的认识。全套书共四册。书中观点已经鲜明,我会在阅读中,节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言论分享出来。因为是视频节目 ,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直接在网上观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3-6 09: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2-3-6 09:37 编辑

我还是有点喜欢许知远的,只看过他的偏见和奇葩说里面对李诞他们的话,知道他是开书店的人,至少读了上万本书吧,他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偏见里有一句话,他说现在他成了别人的偏见,我觉得他身上有理想主义者的真诚和天真,和马东,李诞那些人,生怕不能融于世俗,和大家和谐的人不一样,然后像所有人一样,表面上绝不说不好听的,背后里分着明显的距离,并且伤害别人的人不一样,他的执拗也是知识分子的可爱,虽然也许有节目人设的成分,但是我感觉应该还是他的本色,他说群体可疑,孤独是有力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3-6 09:24 |只看该作者
我去搜搜,,不知道网上有没有完整的十三邀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3-6 09:31 |只看该作者
问问轻言,十三邀是不是刚好十三个人,不同类别的人,应该选题是十三个不同吧,这十三个不同,分别代表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3-6 21:38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3-6 09:31
问问轻言,十三邀是不是刚好十三个人,不同类别的人,应该选题是十三个不同吧,这十三个不同,分别代表什么

四手好,这是一档老节目,2016年开播。每季邀请十三位嘉宾,每位嘉宾一期访谈。现在已经做到第六季。理论上讲应该是十三位嘉宾分属不同的领域。我没有看过完整一季。书上是打乱顺序的,感觉还是流量明星比重较大。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3-6 21:49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3-6 09:23
我还是有点喜欢许知远的,只看过他的偏见和奇葩说里面对李诞他们的话,知道他是开书店的人,至少读了上万本 ...

我也有点喜欢这个人,忽略牛仔裤配人字拖,忽略肌肉丰满的脸,他的笑,会心也好,尴尬也罢,甚至羞涩,都是真实的。还有,开两粒扣子的白村衣,围巾搭风衣,是不是很性感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3-7 22:10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2-3-6 21:49
我也有点喜欢这个人,忽略牛仔裤配人字拖,忽略肌肉丰满的脸,他的笑,会心也好,尴尬也罢,甚至羞涩,都 ...


对相貌我好像眼盲,干净清爽就可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3-9 10:45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3-7 22:10
对相貌我好像眼盲,干净清爽就可以吧

好吧,我其实有点外貌协会,当然,此外貌非彼外貌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3-9 10:58 |只看该作者
这套书,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在想以什么方式呈现。
做了部分摘抄,因为谈话内容比较散,把对自己比较有冲击的部分集中起来。后来发现太多了。时间有限,白天又不可以用电脑。

就偷个懒吧,拍照上传。可能书页会比较多。四本书,作者已做归类,影视娱乐文史哲思潮流动态,分门别类放一起了。选择上传的信息时,我会重新分配,尽量在文本中形成一种小小的对撞。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3-9 11:55 |只看该作者
唉,照片传不上,下午再试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3-9 14:16 |只看该作者
现下有良知,有立场,有信念,甘寂寞的文化人太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3-9 14:43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3-9 14:44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2-3-9 14:16
现下有良知,有立场,有信念,甘寂寞的文化人太少了。

嗯,跟六星一样,像泌水老师这样安静写字的也不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3-9 20:28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2-3-9 14:44
嗯,跟六星一样,像泌水老师这样安静写字的也不多了

我算什么啊,写点字也只有在熟人面前摆弄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3-10 11:30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2-3-9 20:28
我算什么啊,写点字也只有在熟人面前摆弄一下。

已经很好了,做到了不违初心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3-11 10:27 |只看该作者
也许是文字保护,拍的书页传不上来。只好求其次,按书本顺序,每位访谈者,选一段话贴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3-11 10:39 |只看该作者
这套书一共四册,收集了13邀前四季的访谈内容。

第一册封面上印着一句话: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该话出自行为艺术家蔡国强。像野兽一样善于迷失,像孩子一样保持天真。是作者对他的概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