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2-8-25 22:51 编辑
小蝶看了我的一篇小文《竹子的韧劲》,问我为什么没有单独发文,并贴出一篇旧文《修竹》应和。
她的这篇文章,于我记忆尤深。之所以记得,是因那时她写给我,而我心知,修竹,赞誉过高,问心有愧,当初不知如何回应。
修竹,长长的竹子。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竹二字一出,可谓人见人爱,足见“修”字用得巧妙,有型有意,后来被历代才子们引用,延伸出许多深意。
此时再读,往事历历。
谨以此文,与小蝶君应和,是为题记。
这里我想写竹中的一个最平凡、生长最快、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一个品种:毛竹。
有记忆开始,眼中所见竹制用品多得数不胜数:如竹篙、搞筒、筲箕、箢箕、竹扫把、扁担、连枷、箩筐、簸箕、筛子、晒垫、斗笠、油纸伞伞骨、伞把、竹篓子、竹篮子、鱼罩、竹刷子、竹床等等等等。可以这么说,自古以来,竹与民众的生活无法分开。农民离开竹制品,几乎无法完成农业生产劳动。
儿时,生产队下放了一户成份高的人家,杨篾匠,他的长女杨烈红与我是同班同学。雨天,经常去她家玩,总是可以看到许多正在编织的箩筐、晒垫等未成品。
一把篾刀、一把刨子,所有篾活都是手工完成。因为杨篾匠手艺好,几年之后全家调去桃花山篾制厂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