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舟孤帆 于 2023-11-1 11:00 编辑
豆~~腐~~
你娘死了你舅哭~~
前一句是买豆腐的吆喝声,声音拉得长长的,用的当然是陕西话。后一句是一帮小伙伴的附和声,声音当然小得只有小伙伴们能听得到,然后是一阵嬉笑。
我不知道小时候咋就那么坏,而且这附和声是谁最先发明的不知道,一定是抱着孩子坐在大树下闲聊的那帮大婶们最先喊出的,小伙伴听到了,成了听到买豆腐时的口头禅。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无聊呀,人们变着法穷开心。
那时候的生活是艰苦的,偶然有个买豆腐的进村,孩子们是最高兴的,立马跑回家央求大人用黄豆黑豆去换豆腐。换来豆腐大人先掰下一块塞到孩子的口里,孩子们吃着豆腐心里那个乐呀。
豆腐拿回家当然不会做麻婆豆腐,家常豆腐之类,这些菜别说吃过,听也没听过。陕西人吃面条,汤面条里加几块豆腐那是最好的食物。
最先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记忆中每次换来豆腐我碗里的豆腐最多,父母也时不时的把碗里的豆腐夹给我,自从有了弟弟情况就变了。
家里的房子边上有两颗桃树,树下有几块石头,每次吃饭我端上饭碗和弟弟一起坐在桃树下吃饭。有一次家里换来豆腐,我先端上饭碗坐在桃树下先把碗里的豆腐吃完了,这时候弟弟也来了,还没坐下倒是看见我的碗里没有豆腐,就夹了一块丢在了我的碗里,我夹起豆腐一下子塞进了嘴里,然后抬起头背着弟弟的方向望着桃树自言自语的说道:咦,这桃树上怎么就掉豆腐呢?弟弟小觉得好玩,又夹了一块丢在了我的碗里,我又是自言自语,就是不看弟弟的方向,直到把弟弟碗里的豆腐哄的吃完最后忍不住的笑出声来,弟弟发现上当了,哭着跑回家告诉了父母。父亲丢下碗就要揍我被母亲拦住了,狠狠地蹬了我一眼后拿起铁勺,把剩下的豆腐切成块,放点食油在锅底下的火里煎了煎,放在了弟弟的碗里,当然只给我了一点点。那时候没有肉豆腐是最好的。
这件事情我几乎忘了,但弟弟一直记着。几年前请弟弟一家吃饭,在酒桌上弟弟把这件事说了出来,搞得我无法自容倒是弟媳和侄子笑得前仰后合。
我们那个村子在半塬上,交通不便,要上一段很窄的山路,所以村子上很少来卖豆腐的,即便有也是挑着豆腐担子爬上来的。村子上的住户也是七零八落,住的最远的离村子也有两三里的山路。
小时候村子上是没有电的,村民磨面是用石磨磨的,石磨的效率是很低的,我们村子在半塬上,再往上走是临县,那里已经用上了电。离村子最远的两家住户住在北凹顶却离临县塬上的村子很近,经过协商,从塬上的村子拉来电在那两家的院子里建了个磨坊,而且还添了个粉碎机做豆腐,在那里村上建了个养猪场,豆渣用来喂猪。
当时父亲在那里做豆腐,有一次悄悄跑去吃豆腐脑,记得那次的雪很大,为了吃一碗豆腐脑,在雪路上攀爬了好久,到了豆腐坊鞋子里的雪已经化成了冰,脚跟冻了个包,走路一瘸一瘸的,是父亲把我背回家的,但是那次豆腐脑却吃了个饱。
因为村上有了豆腐坊,那年过年家家分了不少豆腐,那年过年可能是记忆中最好的一次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