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当有人把民政部关于国军老兵优保的消息告诉这个老兵的时候,他一脸茫然。不知道优保是什么,当然告诉他这个消息的人其实也不太明白“优保”中到底这个老兵能得到什么。
他已经94岁了,那场战争差不多远离他70年了。回忆起那场战争某些场面他哆嗦着嘴唇和下巴的山羊胡,手中的烟袋杆时而激动的敲着地面。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隶属31集团军,12军,22师。他还记得他66团的团长叫孟吉化(音),他的排长叫张文生(音),他的班长叫张定国(音)。
他记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天,只记得是个早上,在襄县(今襄城)东南一个丘陵地上和日军交火。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天色尚不明,死伤严重,部队被打散,上头命令撤退。他就撤了下来。
我根据他的描述,查了那场战争。汤恩伯所部的31集团军,在河南打的一场战史上称为豫中会战的,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战场。
这场战争失败后,队伍打散了,他跑回老家,从此种田。文革期间他被提了出来,天天批斗。坐了三年的班房。他的儿子后来收到大学通知书,但因为他的阶级身份没能继续读书。今天他的儿子六十多岁,也在四处做砌砖的泥瓦工。7月10日这天,他的儿子在离家一百多里的一个镇上帮工。
老人的老伴儿是个瞎子,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也快七十年了。老伴儿比他小两岁,他每个月有六十块钱的老人津贴。他的老伴一分也没有。住的房子阴暗潮湿,但他的儿子似乎也无能为力,他儿子目前住的是石棉瓦房。
每年夏天,他都睡在外面。没用过风扇,儿子也不敢让他用。他对外界知之甚少,不明白手机和电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一听说照相,很是板正的坐在哪儿,但因为他的眼睛看不清楚,穿了一双不一样的鞋子。
他们现在仍然自己做饭,厨房是土坯房。他的儿子修缮了很多次。老伴儿炒菜的时候,是用手来感触锅底的温度。
关于他是抗战老兵这档子事儿,文革后他很少提到。三十多年来没有人主动来问过他那场战争,也没有人关心他是国军的老兵。他的儿子这些年往返过当地的民政局,想问问关于老兵具体有哪些优抚政策。但每次都失望而归。
这个老人说,这个村里还有一个国军老兵,叫刘明旭。具体年龄说不清楚,但已经中风日久,只能卧床,不能说话不能行动。也许等不到优抚政策的那一天了。
这些老兵,为国家和民族流过血,流过汗,和日军在正面战场上交过战。如今写出来,是让后人不要忘记,抗战的还有这些国军的老兵。
这个老兵:刘玉山,河南省邓州市张楼乡李家村。卧床不起的老兵:刘明旭与其同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