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4 00:30 编辑
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科学命名叫井蛙;始终认为自己懂得太少的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如季羡林先生。
有个老套却管用的比喻。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是一个圆,以圆周为边境,圆外是未知世界。大学者的圆越大,了解的未知边界越长,自然感到懂得越少。而井蛙正相反。因为所知贫乏,那个知识圆太小,其未知边界也奇短,总以为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不懂的。
这日,有只井底观天,曰:真高,真奇特,真好看!哈哈,要命的是,就我看到了!你们都不知道世界上有很高、很高、很高、很高……的天!你们这些科盲,我来教你……
在关天公某【人的创造-1】楼里,这只井蛙如是说:
【俄罗斯科学家那个细菌(记得是病毒)改变DNA观点,对你这样的科盲来说自然是高深得不得了,对内行来说只是普通不过的课题结论罢了。。实操是,拿人类DNA和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DNA比对,再检索差异部分DNA片段,通过比对,发现和某一类古病毒的DNA有比较高的重合度,……】
其中所谓的实操——DNA比对,他口中的“科盲”公某记不清是何时的知识,有案可查的博文至少十年前就在哪儿,且比他呱噪的要复杂。不过,这无关宏旨。
重点是,井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通过比对,发现和某一类古病毒的DNA有比较高的重合度,……”。
你井蛙确定看懂了俄罗斯人的研究吗?240万年前这种“古病毒”的DNA是如何找到的???
是上帝告诉你的吗?你一个连理论假说与实验研究都分不清的东西,呱噪“科盲”、“实操”,不是自打耳光是啥?
哦,瓜客都猜到了,对,这只井蛙就是南天牧云。咱不能说他上面看到一小片天的感慨都不对,至少有一句可取:“要命”,乃绝对真理。
因为始终坐在井底,能上天去“牧云”,便是该蛙人生,不,蛙生之最高理想了。嗯,既合情,又合理,没毛病。
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牧云蛙绝逼没想到,自己除了骄傲地拥有一只奇大无比的呱噪嘴,根本没有翅膀,实现理想的那天,绝逼是要他命的祭日。南天牧云必须改为“西天牧云”,螃蟹插嘴说。
“无知者无畏,这是定律!”——公某对牧云蛙呱噪帖《谈谈劳动论讨论的意义》的全部回复就这一句。
--------------------------------
来,来,来,井蛙型人格的珍贵标本:不主流、螃蟹、战斗鸡,还有其它呱噪蛙,与牧云蛙一起来,背诵该定律99遍。
你说啥?冤枉了前三只蛙,他们已经爬上井口?
嗯,你说的是事实。有他们的呱噪感慨为证:哇,哇,哇! 世界真奇妙,除了天空,还有土地、树木、山川!
没错,运气好的话,他们本来还该看到他们的低等生物同类不少:老鼠、臭虫、蟑螂、屎壳郎,等等——尽管他们的视野永远达不到江河湖海,对这些,他们确实是些没概念的东西。
至于公某【人的创造】这个论题为啥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一个悬而未决,且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为啥他们的呓语和呱噪与瞎子摸象同样不堪?这些确实超出了蛙类低等种群的思辨力。
最后,附赠一个小秘密。这几只井蛙为啥清一色的半个世纪前的闭环死循环型脑回路——用阶级斗争思维看待一切事物,连人的创造这个科学问题也不能幸免?皆因N年前,井底发生过一场长达M年的井蛙文革,牧云蛙被永远留在了井底,其它几只因造反有功,获得爬上井口看一眼的奖励……
别急,等公某哪天有兴趣,会逐一解剖这几只井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