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朱令案并不一定会因其去世而侦查终结
查看: 92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令案并不一定会因其去世而侦查终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2-24 10: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被铊中毒毁掉一生的清华大学朱令去世,案件彻底终结了吗?律师解读
光明网2023-12-23 20:10




1994年,已经出现铊中毒现象的朱令,参加校民乐队在北京音乐厅的演出,独奏了一曲《广陵散》,完美谢幕退场。
29年后,人们在社交媒体转发这段如今已经显得有些模糊的音像资料,缅怀着这个多才、坚强又不幸的清华大学学生。
12月23日,清华大学官微发布消息称,朱令已经在前一日于北京去世。
从当年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一直时至今日,朱令铊中毒案件一直备受关注。但遗憾的是,真凶是谁,至今没有定论。
不过,律师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从程序上来讲,这个案件本身不会因朱令女士的离世而终结。
朱令去世,清华大学官方发声
1973年11月,朱令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承之,母亲朱明新。她还有一姐姐叫吴今。1989年4月,在北大生物系读书的吴今,在一次野外春游中失踪,三天后在一个悬崖下面她的尸体被找到。
姐姐的意外死亡,给朱令全家带来沉重的打击。


朱令多才多艺,自小便学习钢琴、古琴,1992年朱令考上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并成为校民乐队的主力队员。此外,她还是游泳高手,曾经在清华的校运动会上多次得到名次。1994年荣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另外,她也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因为1994年的铊中毒案件,朱令个人的命运一直被外界关注。
2023年11月18日,朱令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39度,陷入重度昏迷。
2023年11月24日,她在病床上迎来50岁生日。
2023年12月22日22时59分,朱令在北京离世,年仅50岁;
12月23日,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出声明称,我校1992级校友、勇敢坚强的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


据媒体报道,12月23日,朱令的父亲吴承之回应称:没感觉(正义缺席),很正常吧,医院也尽力抢救了,会安葬在北京。
23日,曾代理朱令案的李春光律师,他称是今日才得知朱令离世的消息。上午朱令在清华时的同班同学给他打了电话,告知了他朱令离世的消息,并受朱令父母的委托,邀请他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
被铊中毒毁掉的一生
据此前多媒体报道,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起先是肚子疼,吃不下饭;接着(12月5日)胃部不舒服;最后(12月8日)她的头发开始脱落,并在几天内掉光。


同年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虽然没有查出病因,但住院一个月以后,朱令的病情得到缓解,并长出了头发,于1995年1月23日出院。1995年2月20日,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朱令返校。
1995年3月6日,朱令的病情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1995年3月9日,朱令父母带朱令到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李舜伟教授接诊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了”。但是由于朱令否认有铊盐接触史,并且协和医院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协和医院没有进行铊中毒的检测。
1995年3月15日,她的症状加重,开始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朱令住进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协和医院按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诊治。
1995年3月23日,朱令中枢性呼吸衰竭,协和医院采取了气管切开术。1995年3月24日,协和医院开始对朱令采取血浆置换疗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以上,有些人认为这对未确诊的情况下维持朱令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朱令感染上了丙肝。
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送入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1995年3月28日陷入昏迷状态,直到8月31日苏醒,朱令共昏迷长达5个月。
1995年4月28日被确认为铊盐中毒。同年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报案。
北京市公安局接报后经过侦查发现,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确认朱令铊中毒的过程也不顺利。北京市协和医院曾对朱令进行了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HIV,脊髓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统,化学物质中毒,抗核抗体,核抗原抗体和莱姆病等),但除了莱姆病以外,其它项目的化验结果皆为阴性。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蔡全清等人当时将这种不明的病症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关新闻组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
之后收到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回信1635封(一说超过2000封,贝志城说超过3000封),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医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铊中毒,认为根据头发脱落、胃肠道问题和神经问题等症状几乎可以确诊”。
由于当时中国互联网不发达,海外UCLA的Dr. Xin Li 在UCLA的服务器上和Dr. John W. Aldis一起曾帮助创建了UCLA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网,在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的信息发布和协调上起了关键作用。
1995年4月18日,贝志城拿着翻译好的电子邮件到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区门口给医生参考,但他认为没有得到积极回应,很少人参看,也没有采纳电子邮件中的铊中毒判断和相应的检测办法,使得当时网上远程诊断的结果没有及时发挥相应的作用。
由于互联网上的回信怀疑是铊中毒,当朱令父母得知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可作做铊中毒鉴定后,在一位有良心的协和医生暗中帮助下,取得朱令的尿液,脑脊液,血液,指甲和头发,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
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并怀疑有人蓄意投毒,同时建议服用普鲁士蓝解毒。
根据互联网的反馈以及陈震阳1995年4月28日的化验结果,朱令开始服用对症药普鲁士蓝,服用当天,血液中的铊离子浓度开始下降,这是朱令到协和医院求诊的第50天,一个月后(一说10天),体内的铊被排出。
但是,由于铊离子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太长,朱令的神经系统遭到严重损害,视觉几乎完全丧失,肌体功能也受到严重损伤,且仍处在昏迷中。
1995年8月31日,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苏醒。1995年11月,朱令从协和医院出院,转入其他医院和康复中心接受治疗。
几十年间,当初的天之骄子朱令变成一个双眼近乎失明的中年女人,体重达160多斤、全身瘫痪、丧失一切运动功能、轻度脑萎缩、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椅上,靠着父母不多的退休金维系着脆弱的生命。
真凶是谁成谜
朱令的父母除了在寻找让朱令康复的治疗方法外,他们还在试图探究一个真相——“这么大剂量的稀有金属铊,究竟是怎么进入我女儿体内的?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
当初到底是不是有人“蓄意投毒”,警方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外界对此的争论却从未停止,发展到网络热议,这其中,朱令同宿舍的一个女生孙某一直被朱令父母认为是“最大嫌疑人”。
1995年4月28日晚,当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后,朱令父母立即向清华大学当时的化学系副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薛芳渝教授提出报案的请求,薛随即向时任清华大学保卫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派出所副所长报案。
1995年5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开始正式立案调查。但在立案之前,在铊中毒确诊后的五一放假期间,朱令宿舍曾发生离奇盗窃案,朱令的洗漱用品丢失。
铊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极毒物品级分类与品名编号》(1993年10月1日执行)中铊与氰化物同为A类。
警方并且排除了朱令本人曾使用或接触过铊盐,也排除了其家人和亲朋接触过铊盐。
朱令家人委托的两名代理律师之一张捷指出,“根据警方提供的情况来看,有人故意投毒是朱令中毒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背后存在一个凶手”。
而了解内情又有几十年破案经验的老公安王补推断“嫌疑人的范围是很小的”,并根据清华大学女生宿舍的严格管理,进一步推断“朱令身边就有凶手”。
在1997年4月,在正式立案两年之后,北京警方对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孙某采取了第一次突审。
在这以前见诸报道的关于案件的进展和调查情况包括:警方在1995年夏秋时分到朱令父亲单位调查过朱令父亲和孙某父亲的关系;警方在1995年通知朱令家属,“只剩一层窗户纸了”;1996年,时任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告知朱令父母,“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 1996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14处有关领导对朱令家属表示案件难度很大,仍在努力之中;1997年2月,化学系薛芳渝教授告知朱令家人,校方将配合警方作一次有效的侦破行动,但后来一直没有下文 。
在朱令母亲朱明新1997年11月发表在UCLA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网上的一封信中提到 ,警方迄今一直怀疑为朱令同舍和同班同学的一位女生是投毒真凶。
警方同时说明有证据表明是嫌疑人自己利用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破坏了朱令宿舍的物品,使得仍还有小于1%的硬件证据缺失。但警方表示不会放弃并有自信心在公开的法庭上给嫌疑人定罪。
但此后这个案件没有进入法庭阶段,北京警方一直没有宣布侦破此案,也没有公开任何有关的细节和原因。
主要负责这个案件的公安局十四处李树森,在2006年对采访他的记者提及“这件事在调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结论”,且“这件事情很敏感”。
朱令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孙某,被警方认定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且跟朱令接近的人。经过详细调查,警方正式将其列为投毒的犯罪嫌疑人。孙某的祖父孙越崎和伯父孙孚凌在民主党派和政协担任要职,而正是显赫的家庭背景,被认为是本案件的调查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1997年3月,朱令家人以出事班级即将全部毕业,人证即将难以获得为由,上书北京市公安局长。
1997年4月2日,孙某作为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北京市公安局14处带走,并在印有犯罪嫌疑人的纸上签字。在被连续侦讯审问8个小时后,孙某被家人接回家。
1998年8月25日,公安机关宣布结案,并以“超过法定期限”为由解除孙某作为嫌疑犯所受到的强制措施。
朱令父亲则称,公安机关没有告知朱家此案已结,朱令父亲声称“之前得到的答复一直都是‘正在调查中'。”直至2008年申请信息公开时,才获悉已于1998年结办。
2008年5月12日,朱令父亲吴承之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交了要求公开朱令急性铊中毒案侦破过程和结果的申请,并于当日被受理。
18天过后,北京市公安局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为由发出“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
2013年4月,朱令同学王一风开腔,直指孙某有重大投毒嫌疑。孙某曾在2005年的天涯社区声明里指出,自己并非唯一能够接触到铊的学生,称帮老师做实验使用的铊溶液是别人已经配好放在桌上的。
对此,王一风回忆称当年清华大学一共有七个人可以接触到“铊”,分别是两名教师(李隆弟和童爱军)、三名女研究生(87级女生陈某、88级女生赵某、89级女生朱某)和两名本科学生。
其中一个为90级男生吴某,另一个就是孙某,“女研究生住在别的楼。只有孙某可以近距离接触朱令的日常用品。”
曾有传言称警方当年“从孙某床底的箱子里找到朱令的咖啡杯”,并且“有被彻底清洗过”,孙某当时辩称“朱令在住院怕杯子落尘”。
对于该传闻,一位自称孙某室友名为“太阳正暖”(与孙某声明相隔4分钟)的ID在网上发帖称,孙某住在双层架子床的上铺,言下之意否决了“在床底下有孙某的箱子”之说法。
此外,据派出所通报,朱令中毒住院后,所在宿舍曾因“盗窃”致现场被破坏,地板上散落着钱。
一位老师事后告诉朱令父亲,其他同学都没丢东西,唯独缺少了朱令的洗漱用品,还有一个不锈钢杯子滚落在床铺下。舆论汹涌之下,许多“小道消息”开始曝光。
比如,网上就出现一份据称是黑客截取的当年孙某在天涯发布声明前给几位同学的“发帖指南”,其中讲述孙某如何指导同学如何从人品、社团状况、学校管理等方面,跟帖支持她的声明。
北京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在2013年5月8日下午发布长微博,回应“朱令案”。
北京市公安局在微博声明中称,对于“这起案件未能侦破,我们至今深感遗憾”,并对朱令令的个人不幸遭遇“深表理解和同情”。
该微博称,1995年4月28日,清华大学本科生朱令。被确认为铊盐中毒。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该局“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
但由于“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北京警方未能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北京市公安局表示,工作中未受到任何干扰。“有一些案件受侦办条件限制,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北京警方希望公众能理性看待,尊重侦查工作规律。
直到朱令去世之前,她的近况和案件进展时不时会被热心人士和媒体关注,但真凶是谁,直到今日尚无定论。
直到朱令去世之前,她的近况和案件进展时不时会被热心人士和媒体关注,但真凶是谁,直到今日尚无定论。
律师解读:朱令案不会因她离世而终结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朱令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从程序上来讲,这个案件本身不会因朱令女士的离世而终结。
朱令因铊中毒导致多年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最终不幸去世,这给她的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人们普遍对朱令案的侦破和嫌疑人的追究有着强烈的期待。
朱令案的侦破和真相的查明对于维护公众的安全感和正义感至关重要。如果案件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查和侦破,可能会对社会的公信力和法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重新调查侦破朱令案件对于公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朱令案的侦破和真相的查明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一个社会的法治环境不健全,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查处和惩罚,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朱令案作为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重新调查和侦破对于维护社会的法治环境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朱令案的重新调查和侦破是否有可能受到追诉期的影响,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行为的追诉有一定的时效性,即追诉期。
我国刑事诉讼的最长追诉期限为20年,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根据刑法的规定是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的,并且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同样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刑法同时还规定,即使过了追诉期,如果有关机关认为有必要追诉的,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追诉。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罪犯的追诉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具体追诉期的长短和适用条件需要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来确定。如果朱令案的追诉期尚未届满,那么重新调查和侦破是有可能的。但如果追诉期已经届满,那么重新调查和侦破将受到法律的限制。
朱令案的重新调查和侦破对于社会、民生、经济和法律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此案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查明真相,给予公众一个公正、透明和合法的答案。
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
来源:潇湘晨报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12-24 11:11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说这些,等于是空谈了吧,

1、当时医院技术落后,资讯不发达,医生临场经验不足,刚愎自用,延误了治疗。
2、学校法律意识缺失,没有好好保护现场导致证物遗失。
3、貌似朱玲跟同宿舍其他三人关系都不好,导致取证难度加大。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2-24 11:13 |只看该作者

该微博称,1995年4月28日,清华大学本科生朱令。被确认为铊盐中毒。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该局“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
但由于“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北京警方未能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
何况又过去了快30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2-24 11:13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4 11:11
现在说这些,等于是空谈了吧,

1、当时医院技术落后,资讯不发达,医生临场经验不足,刚愎自用,延误 ...

学校不是什么法律意识淡薄,而是要捂盖子、保名声。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2-24 11:1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4 11:13
该微博称,1995年4月28日,清华大学本科生朱令。被确认为铊盐中毒。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向北京市公安 ...

博主的意思是调查还应依法继续,案子破不破得了,都应该继续侦查。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2-24 11:17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3-12-24 11:13
学校不是什么法律意识淡薄,而是要捂盖子、保名声。



是呀,学校承担不起剧毒品管理不善的丑闻。。。

我只是看了当初治疗过程,心都要碎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2-24 11:18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3-12-24 11:16
博主的意思是调查还应依法继续,案子破不破得了,都应该继续侦查。



博主是吃瓜没吃够。
这么多年都没侦查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2-24 11:2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4 11:17
是呀,学校承担不起剧毒品管理不善的丑闻。。。

我只是看了当初治疗过程,心都要碎了。

这起案件未能及时侦破,客观上讲,与学校没有及时报警有很大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2-24 11: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这文一发出,直指孙某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2-24 11:30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3-12-24 11:28
你这文一发出,直指孙某啊。



孙某连同宿舍的其他两个室友都有嫌疑,学校有怕事情闹大的嫌疑、医院误诊错治。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2-24 11:3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4 11:18
博主是吃瓜没吃够。
这么多年都没侦查明白……

楼主是做刑侦的。支持专业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2-24 11:43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3-12-24 11:20
这起案件未能及时侦破,客观上讲,与学校没有及时报警有很大关系。



作为专业人士,你觉得还能有转机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2-24 11:5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以前写的帖子
看过朱令案件嫌疑人孙维05年发表的声明,我想,傻瓜都能看出她是不是在撒谎。
假如我是孙维,假如我不曾对朱令投毒,那么,作为朱令的同学,又是要好的室友,我会怎么做呢?
一、当接到校保卫要求保护好朱令的生活用品的时候,我会在当时积极地配合另外两个室友承担起这个保护的责任;
二、对于朱令生活用品被盗,我会很自责,因为我没保护好,同时我也会去责怪另外两个室友;
三、我被警方确定为怀疑对象时,尽管心有委屈,但我会很理解,因为我知道,朱令的室友及身边的同学都可以成为被怀疑的对象;
四、在我被北京警方控制的那段时间,我会积极配合警方,提供我和朱令相处一室的许多看到的、听到的、注意到的细节,以供警方参考,而且在我看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越多越好;
五、在案子没有查明之前,我会发誓:如果不找到真正凶手,决不逃离自己的国家!我就是孙维,孙维就是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死了也不改出生日期。
六、我会和其他同学一起,不时拜访朱家,经常电话打给朱妈妈,问候有关朱令状况,并和朱妈妈谈心,给以必要的安慰和关怀。绝不会对朱家怀恨。
七、对于案子,我无时不刻不在关注,并和其他同学保持联系,发表我自己的看法和疑点;
八、对于凶手,我比任何人都要恨之,恨不得扒其皮、抽其筋、挖其心,因为正是他(她)让我背上黑锅,害得我蒙受不白之冤。
九、对于广大网友对我的质疑,我不会选择“沉默”,更不会“笑骂由人”,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愤起反抗!对于侮辱我的人,我会寻求法律帮助,把他们一一告上法庭,让他们公开向我道歉,并赔偿我一切损失!
十、对于贝志诚,我会敬佩加感激,我会像他一样积极地投入到寻找真凶的行列中;
十一、对于《鲁豫有约》的邀请,我不仅欣然接受,而且倍加感激,但绝不会拒绝,因为这正是一个澄清自己、卸掉黑锅、求之不得的好机会,为了帮助同学,为了帮助室友,为了便于找到真凶,我说什么也得豁出去!
遗憾的是,以上的这些,孙维都没有去做。
孙维的疑点是显而易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冤屈的人的自然反应是到处喊冤,比如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受了冤屈上访的人,他们都是尽可能找到各部门诉说自己的冤屈,而孙维不是。她在逃避各种媒体,像鲁豫有约这样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别人是求之不得。
2、从她的声明中看,她明显在逃避案件的关键细节,而是转移人们的视线,不去关注案件的本身,比如宿舍的人没有作案的时间和可能,当时宿舍的人知晓朱令被害的情形。强调朱令社交活动多,经常不在宿舍,让读者感觉朱令的社会关系复杂。
作为一个老戏骨,对着镜头避免不出错、不忘词,都是很难的,何况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人。但是如果真的无辜,在那里声泪俱下地哭诉冤屈,大家雪亮的眼睛完全可以分辨真伪。所以抵制“激将法”是有嫌疑的,因为表演难度太大。做这类节目一般都是要问来问去至少一个多小时,然后经过剪辑播出,原始资料也会封存,不管是不是会有心理学家对其做研究,就是收买那么多录播人员,cut掉自己表演的失误段落,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不是心里有鬼,怎么不敢登台?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2-24 11: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2-24 12:28 编辑

舆论的板子不应该打到嫌疑人身上,网络柯南们的隔空断案不可信。要打屁股,也应该打学校,医院还有警方,这三方的责任都不小……

清华铊盐/溶液疏于管理,很容易能拿,清华不承认还出书面证明,对学生下禁口令。掩盖宿舍几人提出影响休息调换宿舍,管理疏忽导致学生互害。被朱令家人告知报案下毒后,保卫处竟然蠢到通知宿舍几人,造成现场证据被破坏。

同仁医院误诊,医学老大自以为是的傲慢,不做铊中毒测试,甚至艾滋病测试都做了,还要清华配合出证明朱令接触不到铊盐,所以必须排除铊中毒,一直嘴硬到最后,国际求助发来的医生意见也不听,还叫嚣是西方国家借机攻击中国。直到病人家属去别的地方偷偷做了测验,拿来结果,才逐渐按照正确方法进行救治……

警方么,就是无能咯,这么一个案子,每隔几年就能占据舆论热点,但搞到最后也没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2-24 12: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2-24 12:18 编辑

孙不可能是唯一有机会接触到实验室硝酸铊试剂的人,其他人也可能接触到。用铊投毒,也不需要啥专业技术,只要稍微学习一下都可以干这事。寝室也不见得是唯一投毒的地点,再说朱令又不是只有化2班的一个寝室,朱令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文艺社团的宿舍里而不是化2班的女生宿舍里……

那些所谓的证据都只是一面之词不说,也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还有什么家庭背景,在中国,有没有背景的,家里孩子如果出事了,父母亲朋肯定都会想办法去进行各种捞人或走动关系,起码让自己孩子少受点苦。所以,动用关系或托人,也不能说明一定就是有嫌疑。

没有啥沉默权,也没成熟的保释制度,当事人律师面对公检法也是非常弱势,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的可能性其实是更大的。这种情况下都没找到啥靠谱的,能说明问题的证据,其实就是没有证据能说明这事是那位孙姓同学干的。网络柯南们的隔空断案不靠谱。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2-24 12: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2-24 12:20 编辑

天涯的那些原帖,还有帖中朱令的两拨同学斗法,应该都看过,当年就不觉得能说明什么。据说黑客找到的串通邮件,也只能说明孙希望其同学能帮着她对抗网络舆论,洗清自己的嫌疑,同样证明不了她就是罪犯。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2-24 12:5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4 11:43
作为专业人士,你觉得还能有转机吗?

这个很难说,或许,有知情人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2-24 13:01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2-24 12:17
天涯的那些原帖,还有帖中朱令的两拨同学斗法,应该都看过,当年就不觉得能说明什么。据说黑客找到的串通邮 ...

时过境迁,直接证据可能很难搜集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2-24 18: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证据搜集特别难,现在看的是各种各样的小作文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2-24 18:32 |只看该作者
小红袄 发表于 2023-12-24 18:29
证据搜集特别难,现在看的是各种各样的小作文

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侦破。我们所能了解的大都是侦破了的案件,未能侦破的疑难案件,其实也不少。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2-24 18: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3-12-24 12:59
这个很难说,或许,有知情人呢?

也许有知情人,但不会开口。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2-24 21: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柳警其实比我们都知道,刑事案件一般过了侦破黄金期就会成为冷案,想侦破很难,大多数是有相同案件能拿出来求证一下犯罪嫌疑人就不错了。
这个案子,再很难有同类案子发生了,就是一个死案,破不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2-24 21:29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2-24 21:12
柳警其实比我们都知道,刑事案件一般过了侦破黄金期就会成为冷案,想侦破很难,大多数是有相同案件能拿出来 ...

破不破得了很难说,但肯定不能结案。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2-25 01:08 |只看该作者
但是,
北京市公安局为啥98年就结案了?
还不公开信息。。。
我觉得还是家里人运作的结果
我们这里曾发生过一起火灾
烧死了一个副区长和看押他的19位年轻的武警战士
整栋楼都被烧光了,包括所有的证据口供材料和那个被双规的副区长
所有拍了火灾现场的视频照片的人统统被警察锁定并拜访,
网络干干净净,一丝丝痕迹都没有
最后这起火灾被定性为电线老化漏电起火。。。。
这可是刚建起来不到三年的新楼啊
被反贪局征用关押双规官员的
全市人民都知道这起人为的火灾
是为了给某个大人物善后的
大人物在我们这里镀完金
去省上做完了一把手然后又去了首都
所以,我认为,
朱令案破不了
根本不是公安机关的问题

柳警官,你怎么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2-25 08:19 |只看该作者
风飘飘 发表于 2023-12-25 01:08
但是,
北京市公安局为啥98年就结案了?
还不公开信息。。。

悬案只会在没有新的线索或证据时中止侦查,但绝不会结案。你说的这个案子,此前没听说过,但在以前,也不奇怪。如果真的一次死亡近20人这样重大的案件,若非能量巨大,地方上是瞒不过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2-25 13:05 |只看该作者
风飘飘 发表于 2023-12-25 01:08
但是,
北京市公安局为啥98年就结案了?
还不公开信息。。。



19位年轻的武警战士
==========
都没跑出来,那就是门被锁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2-25 15:5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4 18:44
也许有知情人,但不会开口。

封口费一定很多很多吧……表情:呆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