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的学问,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之上的。但是我们的认知,又是如何建立的呢?难道不是从做学问里学来的吗?这么一想,学问和认知,就纠缠成一团麻了。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说得明确具体一点,用点日常的用语来说说,比如,我们说认知这个词,一般人不好理解,那么,如果说洗脑,则大家就能够马上领会了。认知的形成,就可以说是洗了脑。意味着我们把这个学到的或者感悟到的或者是所洗的内容,当成一种基本的道理或者现实。这是基础性的,因而它具备先入为主的必要性。
那么,我们的基础性认知,到底怎么样?正确与否,我们先不做分别,我们可以确认的,就是单薄和片面则是必然的。
假如基础性认知是一条条的道理或者信条,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其实会走出两条路,第一:你天赋甚好,不断地叠加基础性认知,做得足够丰富。第二:你单纯地把最早学到的一些道理,评价了后面所有的学问。你成了一个极为单纯的人——但因为你带着评价尺度,这样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深刻的人。
显然前面的类型,最容易成为虚怀若谷的人。人间的道理,那能那么容易定论?人间的事情,哪能那么轻易评判?
而后面的类型,就容易在狭隘的认知里,把世间的事情做了种种的评价,把自己的认知,赋予种种自以为是的学问当中。
道理,总是容易被人反驳:你看看你写的东西?是不是建立在你浅薄的认知之上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