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的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这在中外历史上很少见。公元121年奥勒留生于罗马一贵族家庭,父母早逝,由其祖父抚养成人,并被身为罗马皇帝的姑父收为义子,19岁即出任执政官,40岁时登基,任期内罗马内外交困,奥勒留多次亲征平叛,其戎马一生,枕戈待旦,可贵的是他同时又醉心于哲学,成为当时斯多葛学派重要的成员,留下的著作是一部《沉思录》,虽篇幅不大,但深刻隽永,为后世广为传诵。
奥勒留受当时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影响很大,视其为自己的老师,爱比克泰德的哲学教诲人们返归自己的内心世界,克制欲望,不生妄念,杜绝外部世界的干扰,奥勒留沉思录大部分内容也教人躬身自省,但读来又颇似中国曹孟德诗篇那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慷慨悲凉,因为在奥勒留看来生命电光石火,转瞬即逝,书中谈到最多的就是死亡,这部沉思录,就仿佛开放在坟茔旁的一朵小花,朴素,苍白,假如一位十几岁的少年翻开书本阅读,等到读完合上书时,估计已然白发颓颜,垂垂老矣,因为贯穿全书之中的概括起来只有一句:“人生短促,你即将死去!”
相比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罗马时代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们也时时谈论神灵,但这神已经与赫西俄德神谱中的神灵大有不同,更多的是化身为自然万物之中,他们都共同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精神(或规律),这种精神体现在自然万物成长衰亡的运转之中,仿佛一部开动着的巨大的机器,周而复始,又不可逆转,同时又和谐统一,万法归宗。人从一出生便处在这自然秩序之中,所能做的就是应和着这种秩序,顺应自然流变,体验着一种服从整体的自由和快乐。做个譬喻,宇宙仿佛一朵盛开的硕大艳丽的琼花,那么人生就仅仅是其中的一片花瓣,人融合在整体秩序之中,顺应自然规律,感受这份协调之美,安享一种宁静从容的人生。
如此立于天地之间小小的人便与浩瀚博大的自然精神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仿佛无数个同心圆共享一个圆心一样,自然万物的运转体现着一种理性,而人都俱生俱来这种理性,这与禅宗人人皆有佛性是一个道理。在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看来,人生一世,肉体是不足惜的,不过是累赘,唯有理性可贵,“除了理性之外,绝不仰仗任何东西。”因为理性是神性的体现,是神留在你胸中的一朵火苗,人毕生要做的是追随神的指引,保持自己生命与宇宙精神的这份一致性,牢记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因自己成为宇宙整体的一份子而常怀感恩之心。如果说古希腊人专注于城邦的秩序,那么罗马哲学家已然将这种秩序投射到天地万物之中,宇宙是一座更大的城邦,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乃至芸芸众生都是这座城邦的子民。
基于这样的人生感知,那么人生一切不平遭际都可以坦然面对,“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在奥勒留这里是不可思议的,人无时不刻处在宇宙的秩序之中,命运是自然运转的体现,是不含恶的,一切遭遇都是适当而公正的,人生所有的磨难坎坷都是一种福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应平静地接受、服从。所以奥勒留劝勉世人对神虔敬,爱人如己,即使是带给你不幸和劫难的人,用他的话说是“享受而不逾度,禁绝不以为苦”。他自己一生也是虚怀若谷,慈悲为怀,宽容大度,深受属下的敬仰爱戴。以上观点与基督教思想颇有契合之处,但奥勒留当时不可能受到基督教影响,其作为皇帝的任期内几度打压基督教徒便是明证。
但奥勒留这部《沉思录》最大的特点还是在于对死亡的思考,人的一生有漫长的几十年时间,但假如像一首歌、一部电影那样摁下快进键,往往很快就结束了,奥勒留看待人生也是如此,不啻是飞鸟过目,白驹过隙,电光石火,稍纵即逝,人生短促的压迫感几乎令人窒息。奥勒留反复叮咛人死亡顷至,来日无多,但教人的是坦然面对,守护理性,关注灵魂,培养谦逊、勇敢的美德。人之生老病死是自然运转的一个流程,一切生于尘土又皆归尘土,人应该平静地接受命运,也同样应当平静地接受死亡,如其所说“对于宇宙整体划分出来给他的那一份要欣然接受。”与爱比克泰德一样,奥勒留也不关心人死后去了哪里,没有去勾画一个死后世界的图景,与爱氏一样,都劝勉世人把握今生,关注当下,顺应自然之道,安享平静人生。
奥勒留的生死观与中国的庄子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站在一个自然的高度上俯瞰生命,生老病死都符合自然之道,故而能淡然处之。庄子内篇中“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其中还有一个秦失三号而出的故事,说老聃死了,是“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长到衰老死亡皆符合自然大道,故应不惊不惧,坦然受之。所以“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且生命短促,在庄子看来夭折的幼子与得享遐龄的彭祖在寿命上没有区别,奥勒留也说:“许多香灰屑纷纷落在这同一的圣坛上,有的落得早些,有的晚些,但是没有什么分别。”
奥勒留这部《沉思录》因讨论死亡太多,我看可称为《死亡沉思录》,个人感觉还比较压抑,因为是以札记的体裁方式撰写的,我觉得读者在阅读中不妨在旁边再放一本《园丁集》,奥勒留的哲学思想与庄子很像,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很多相似之处,譬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渡》,也都是谈论生死,比较而言,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泰戈尔,在其轻盈洒脱的诗句中悄然卸下死亡的重负。
我们的生命不是那个旧的负担,我们的道路不是那条长的旅程。
一个单独的诗人,不必去唱一支旧歌。
花儿萎谢;但是戴花的人不必永远悲伤。
弟兄,把这个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
我们没有时间去把握一件事物,揉碎它又把它丢在地上。
时间急速地走过,把梦幻藏在裙底。
我们的生命是短促的,只有几天恋爱的工夫。 …………
美对我们是甜柔的,因为她和我们生命的快速调子应节舞蹈。
知识对我们是宝贵的,因为我们永不会有时间去完成它。
一切都在永生的天上做完。但是大地的幻象的花朵,却被死亡保持得永远新鲜。
弟兄,把这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园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