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4-1-31 08:22 编辑
我虽然也刷抖音,基本就是看看,而且挑自己喜欢的看,比如看看摄影器材,看看人文生活,看看旅行直播这一类的。个人感觉,这些直播还是挺好看的,尤其是摄影的一些技巧的使用和效果,本身看了就是一种学习。当然,偶尔也刷开心搞笑的,算是舒缓自己的心情。
我偶尔也在抖音上买东西,仅限于一些食品,小的应用品,觉得适合自己,生活里能用到的就买了。
带货直播这事儿不算新鲜了,至少有三五年都不止的历史。电商们觉得自己的购物平台门可罗雀的时候,就琢磨着“吆喝”着卖,这就是带货直播。
这种分不清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销售行为当下很火,火的一塌糊涂。由此也催生了一批带货直播的达人,弄潮儿之类的。
当下最火的大约就是前新东方老俞团队的董宇辉吧?据说他带货直播的时候,直播间涌进来成千上万人那都不是事儿。
前两天看到他带货直播了《人民文学》两小时突破了销售1663万这样的销售成绩。
这一定是前无古人,也大约后无来者。
这年头,流量说话,因为流量就是银子,这就是硬道理。
以至于所谓的《人民文学》也不得不放下自己所谓文学的身段,成为被吆喝的商品。这没毛病,谁能和钱过不去?所以“与辉同行”那牌子就格外有了文学的味道。《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在4个小时内卖出了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销售码洋1983万。这一成绩,已经突破了单品图书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销售的单场图书销量最高1000万的纪录。
别清高,千万别清高,可以不吃嗟来之食,但是,放下身段,让文学多了商业的味道,这就是神奇时代的奇妙融合,可喜可贺。
我一个朋友圈里,有董宇辉的崇拜者,他几次三番的在群里发问:还有谁没看过董宇辉直播,没买过他带的货吗?
这就有点“教友”的味道了,你可以迷恋,你也当然可以“葱白”,但是,拿着你的尺子出来比量别人,就有点过分了。
不用掩饰,我众多外甥中有一个,就是在做带货直播的,而且生意确实不错,更重要的是他经常发的那些东西里,我明显的能感受到那确实是圈子,一个高消费的圈子,所谓术业有专攻,他喜欢这个行业,他自己折腾去。但说实话,我也没少跟着沾便宜,因为他是做高端食品,食材,水果,饮品,文化品带货的,会时不时的发一点给我美其名曰品鉴,其实,就是让我吃了而已。当然,我属于那种吃了一抹嘴,最多说声谢谢的,他活该,谁让我是他老舅呢。
带货直播我比较熟悉的是老罗这个锤锤,这老小子不管你服不服,算是真锤子。玩锤子手机砸了之后,愣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咸鱼翻身,偿还了几个亿的债务,别看那憨样,就有这个能耐。
现在,也算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所以,带货直播这平台我个人觉得还能继续火下去。至于火多久,那看他(她)们的网络造化了,只要合法经营,不偷漏税,不违规,他卖你买公平交易,没啥问题。
今晨看到有人愤怒的举报董宇辉团队的带货文案90%的创意,都是抄袭他的。不知道是真假,蹭热度无所谓,真要是被人家做实,这恐怕就是事儿了。
“所以文学是能够点亮生活的。有时候你觉得生活时间长了,那么琐碎、平凡、不值一提,文学就好像上面滴的那几滴蜂蜜,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这是在董宇辉带货直播的现场,一个嘉宾说的话,说的很文学,当然,再文学也是要有银子维系的,所以,借用他最后的那半句话:
你们确实尝到了甜头。
文学原来也不是在象牙塔里的东西,该拥抱啥,就别撒手。
谁他娘的能和钱过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