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想继续年系列,今天想说的是春联。开头用的这几张图都是我在我们小区外面的市场卖春联的这样一个点儿拍摄的。
这个临时卖春联的,这个地方搭建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经过合理的报备的。因为像卖春联这一类的东西,毕竟是有很强的时效性。最多也就是支撑到龙年除夕之前。
它一开始搭建的时候,我看了非常可笑。因为他们是用木头杆子搭的架子,然后外面罩上塑料布,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太不靠谱,或者说根本就不行。也就是在第二天一场大风,直接就把他这个棚给现吹得一塌糊涂。所以我当时看了就感觉到他如果想经营这个利用这种方式,根本就不可能。很显然他们是吸取教训,重新用铁管做支架,搭成这样一个棚。这就是那种建筑用的钢管。抗风稳定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后外面罩上了塑料布。
我今天主要是去要买对联和福字的。毕竟也快来到年底了,这些东西也是必须得有的。虽然这个东西可有可无,但是多数人家还是选择在这个时候在门上贴一副对联。
我花40块钱买了一副对联加横批,外加一个福字。我在买的时候也注意观察来买的人不少。其实外面自发的市场上也有卖的。
说说对联的内容吧,感觉都是祝福,期盼这一类的。当然主题也很明确,就是围绕龙年。我选的是他介绍的是布艺的对联。而且是背面带自粘胶的,据他说拆的时候也很方便。
春联这种东西,基本上算是家家户户,过年时喜庆元素中的一个不能缺少的种类。而且基本上都是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抒发美好的情感和愿望。这肯定是我们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的特征之一。
古人把春联,还有称作桃符。也可以说现在的春联是从桃符这种形式演绎出来的。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最早是用来祈福这一类的。从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写上对仗工整的句子,这就是对联。这大概是春联最早的形式了。
宋代的时候就比较常见,等到了明清之后就开始盛行了。
世界最早的春联内容很简单,就八个字成联:
上联:三阳始布 下联:四序初开
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里,也被称为中华第一联。是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
我记忆里比较清楚的是因为家父的毛笔字写的好,所以早些年的时候,我们家的春联是家父自己撰写的,老人家的毛笔字当时在他的战备医院里也是得到大家认可的,只是真的比较遗憾,那些年代那些岁月也无法留住这些东西,但是对此的记忆是相当清晰的。
后来我父亲即便患病是偏瘫了,因为病灶影响的是左侧身体,他右侧都能活动自如,在最初的几年还能坚持用没有问题的右手挥毫泼墨。
而且我还能记得,基本上都是对联的内容我来提供,他老人家来手写。
几十年就过去了,当年那些对联老父亲撰写的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是觉得有太多的感慨。
现在看着琳琅满目的春联,必须发自内心的说,当下的东西制作真的是非常精美。只是从感觉上说好像少了一些什么。
这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生你总要往前走很多东西就注定会成为被忘记的,或者就算是留下了记忆的,也是很模糊的那样一种存在。
我家这副春联,我是仔细挑出来的,内容我就不公布了,等到除夕晚上我会把它贴出来,到时拍个片子给大家看。
其实一切都无所谓,不论是雅或者俗,无非是图个吉利,图个乐。
过大年不就是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