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民国范的理解
知道义工张如如
麻子认为自己的文字有民国范,同时认为特大学问的文字也是如此。本人不反对这样的观点。但是定位于民国范似乎有些高大,不如改为“民国风格”更为准确。
民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上,仅次于春秋战国的第二次文化高峰。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师。例如崇尚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陈寅恪。融中西文化于一冶的胡适先生。
陈寅恪已去,胡适已去。中华大地再也没有大师。
在民国范的大师中,没有鲁迅的位置。钦定的三个桂冠,他其实难副,他不过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政治观是模糊不定的。他没有像胡适先生那样,设计出欧美式的国家治理的蓝图。他彷徨,他呐喊,他举着匕首与投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我的藏书里,有一部胡适先生的著作《胡适谈国学谈哲学谈人生》,这是了解民国范的必读书。胡适先生说:“无论古今中外,凡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受限制的时候,学术就能进步,社会就能向上。反之则学术必要晦涩,社会必要退化”,胡适先生的这样的观点,也适用于论坛。
民国范,就是刘文典的范。1928年11月,安徽大学(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引发学潮。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到安庆巡视,遂召见两校负责人。作为安徽大学的实际负责人,刘文典到会后坚称此事“有黑幕”,不愿严惩学生,结果惹恼蒋介石,直斥刘文典为“新学阀”。而刘文典也不是省油的灯,回骂蒋介石是“新军阀”,有传言说,刘文典踢了蒋中正一脚,实际上,是“刘把脚向下一顿”,即便是这么一顿,也顿出了不畏权势的民国范。
特大学问的民国范,举个小小的栗子。他的《关于美帝的事情不要再吵了,本学问给出统一答案》。他的这个帖子顶几十个关于议论美帝的帖子。大学问看到的是全貌,而那些高谈阔论的人,不过是瞎子摸象而已。
麻子的民国范,也举一个小小的栗子。他的一个回复,顶上他人的几十个回复,因为麻子看到的是本质,而那些人看到的是表象。麻子说:“你们知道的,都是他们让你知道的”
与民国风格所对应的,是高隐范,即无知无畏,文化草包范。还有段子范,张牙舞爪,不知天高地厚范。
对于麻子与大学问的民国风格,是本人阅读的一种感觉。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不鹦鹉学舌,不随波逐流。这是当下的一种难得的良好的品格。当然,他们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不能因为他们的缺点而否定他们,甚至进行全盘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