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4-1-27 20:29 编辑
汉语该死吗?演变在最前列的汉语之优势(四-缺憾篇) 文:公理力
五、汉语的缺陷与不足
缺憾和不足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回避的必然部分,汉语也不例外。本系列(二)(三)两帖较系统地梳理了世界上几种主要语言的劣势和缺点,以及汉语的主要优势。但过度渲染这个论题并非笔者本意,更不意味着汉语是一种没有缺点的语言。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虽然文中一直在强调语言文字的工具意义,但就本质特征而言,她并非一般意义上那种机械的、被动的简单工具,而是一种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强大而独特的存在!
从进化的意义上看,语言文字遵循自身“规则”完成创新与淘汰。其令人意外之处在于,她犹如具备自主能动性、独立性一般!这主要体现在,其演化“秉性”是桀骜不驯、无视权威的,不受任何既有教条和框框的约束,更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唯一的例外是仅仅臣服于社会现实的演变生态,履行后者“忠实奴仆”的角色。无疑,这些特征又是由语言文字进化客观上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非规律性所决定的。
随着现实世界的不断发展,古汉语、文言文、篆书等早已退出日常交流舞台,而新创词汇、外来词汇、新表达法、甚至新语言结构则源源不断地涌现、沉淀。
回到本篇主题上来,在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意义上,我们宁愿找出汉语汉字的所有缺陷与不足。至于汉语具有一定程度的“喜新厌旧”气质,倒并非坏事。至少较之食古不化、抱残守缺要好得多。毕竟,任何语言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作为这个小系列的终结篇,尽可能不失客观与理性地给汉语汉字挑挑刺。
1】汉字发音与书写缺乏有机联系。
对外国人而言,文字必然记录语音,这是天经地义的。他们无法想象,汉字书写与读音竟然是两回事这件事情。这是汉语的关键短板,或方块汉字的先天缺陷。这个问题构成外国人学汉语的最大障碍,也是汉语走向世界的拦路虎。
而这一缺陷又是汉字结构本身所决定的。那么,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上天是公平的,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拼音文字在词法、句法上有那么多缺点和问题,具备发音与书写有机联系这个优点,也算公平。而汉语已经具备简洁到极致的词法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种独有的表意文字,这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优势。汉字存在读写无关联这一大缺点,也是一种合理代价。
多少令人安慰的是,汉字演变的另一个趋势是形声字越来越多。不仅化学、医药等领域的新造汉字均采取形声法,简化字中亦有很多属于形声字。当然,“二简字”方案中弄出走之加刀(“道”的简化)之类的蠢字就有些过了。而自甲骨文以来的汉字演化历程中,形声本来就是“六书”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只要达到初级中文水平,了解形声字的大致读音规律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音记忆负担。
更重要的是,汉语拼音的发明成为解决发音问题的一个实用途径。有了这个途径,发音与书写背离问题,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以来,电子词典、网络词典往往带有发音功能,亦让汉字读音这个老大难问题变得愈来愈不成问题。
而换个角度审视,号称“拼音”文字的英文,其书写与发音背离现象也司空见惯。很多情况下,亦并非看到单词就能直接拼读,一样需要国际音标等媒介的帮助,才能弄清准确发音,特别是重读音节问题。这类似于汉字的四个声调。
法语存在同样的问题。严格说来,英语和法语也并非真正的拼音文字,只能算是准拼音文字。而日语发音,至少对于其中的汉字,仍存在与汉语类似的读写分离问题。
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才是真正的拼音文字,看到单词即可直接拼读,这确实是一个重大优点。但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德语、俄语落后、繁琐的语法,更不必提所有拼音文字只能注音,而无法表意! 另外,西班牙语虽然可以直接拼读,却存在另一个问题,有些字母的发音与一般印欧语中的发音不同,而有自己的独特发音,如j、v等,操其它语言者很容易搞错。
2】汉字书写难?相当比例的简化汉字仍嫌笔划过多是真的。
汉字书写真的很难吗?对这个问题,甚至很多国人也有抱怨。但不得不说,这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没错,你要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甚至从书法的高度去要求,那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而从一般实用角度审视,汉字的书写难度与拼音文字相比,并没有值得计较的差别。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即使写一个汉字的时间比写一个英文单词慢,问题在于,汉语只需10个汉字的一句话,英文很可能需要十几个单词表述。一篇800汉字的高考作为,英文需要一千多单词才能写得同样好。而一个最大的事实是,中小学语文不及格的比例并不比其它课程高;学生花在语文上的时间也不比其它课程多。
特别是进入电脑时代以来,书写的机会大大减少,主要被打字、语音输入,复制等取代。而有一些对比试验表明,汉字输入速度并不比英文慢。且广泛使用的拼音输入法甚至不需准确记忆汉字笔划,即使汉字书写真的麻烦,这个问题也变得无关紧要。
这一点,甚至成为国内繁体字支持者和港台人士反对汉字简化的一大理由。
而在笔者看来,即使汉字书写难度并非如想象的那般不堪,汉字简化这个大方向也不可动摇!
首先,不能不考虑中国学生(也包括外国初学者)的困难。繁体字(马英九改称“正体字”)笔画繁多到令人无法忍受,无需赘言。一个基本事实是,即使绝大多数简化汉字的笔画已经大大减少,仍有相当比例尚未简化的字笔划过多,如:赢、羸、薰、疆、蠢、懿、魑魅魍魉等,类似的多笔划汉字还有不少,有些还属常用汉字。
一个更重要的理据是,对文字简化需要有长远眼光,这属于千秋万代的概念,所带来的永久性累积功德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作为一个可以参考的粗略目标,笔者主张,凡笔画数超过15的汉字,都应该分批逐步简化。
对这一观点,应该会有不小反对声音。特别是繁体字的拥趸们,他们对目前的简化字已经愤愤不平,进一步简化必然会有更大阻力。但应该明确,改革的阵痛和不便是一种必要的代价。要想保持汉字的生命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中文成为一种获得世界认同的优势文字,就必须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目标。
而对外国人而言,汉字难学难写确实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他们甚至把每个汉字当成一幅“画”来记忆,这听上去相当悲催!应该承认,书写与发音成为“老外”们学习汉语入门阶段两道超高门槛!
关于这个问题,与我们这些母语学习者不同,“老外”有其客观原因。多少年来,他们在拼音文字学习、使用过程中,已经完全习惯、固化了其读写一致的记忆模式,不曾想过会有其它情况。而一旦走进汉语课堂,突然面对所有汉字读音与书写均毫无关联的“奇葩局面”,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感到要崩溃!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中国人居然有如此奇葩、高深莫测的语言!这就足以令无数本来有心学好中文的老外,或望而却步,或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能够坚持学好的仅占极少数,这的确令人惋惜。
而细究才会发现,学习汉语有一特殊规律:与学习拼音文字“入门容易提高难”完全相反,汉语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初期入门很难,之后会越学越容易。对成年初学者尤其如此。这与汉语需要熟练掌握的汉字数量远低于拼音文字有莫大关系。
综合而言,学习汉语达到实用水平的平均难度,并不比学习其它语种有明显差别。只要初学者能够持之以恒,一旦跨越初期读、写两道门槛,进入汉语语境,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中文简洁的词法、语法,功能强大而灵活,除了数量很有限的汉字与词汇读写,其它需要记忆的东西远比拼音文字少,掌握汉语并非难事。学得越多,反而越容易。一句话,汉语是入门难,提高易。
3】在信息传播领域,汉语处于劣势,英语占据绝对优势。
这个事实不难理解。号称世界学术期刊之王的《自然》,蜚声国际的《科学》、《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以及众多一流科技期刊基本都是英文版。据信,世界上有高达90%的现代科技信息以英文呈现,中国较高规格的学术期刊也往往有英文版,如一些大学学报等。而汉语版科技信息所占比例就低多了。这是非英语国家各领域研究者选择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
汉语的这个劣势需要客观看待。如果换一种思路来看这个问题,其负面影响就并非如想象的那么严重。一方面,理应把英语看成一种与计算机编程语言类似的专业工具,就如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电路图之于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一样。母语为英语者不会排斥制图、计算机编程语言这类专业工具。中国各领域专业研究人士老老实实学好英语这个专业工具,也完全同理。而放弃英语这个方便工具,包括赌气般地搞汉语编程,应该说并不明智。
虽然汉语也可以编出程序,但考虑到英文程序占统治地位这一现实,体现不出优势的汉语编程就没有必要了。换个思路看,掌握英文,除了编程的便利,还有获取最新科技信息及进行国际交流的需要。即使普及了汉语编程,也不可能连英语都不需要学了。
而另一方面,比较不同语言的优势,把问题引向某个特定领域是一个典型误区!母语的优劣,对专业人士根本不构成大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其金融领域表现最优秀的是人口比例很低的犹太裔;数学领域整体突出的是俄罗斯裔;而印度裔在IT业很厉害;就是母语为汉语的华裔,其实在不少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母语的优势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其实很小很小。
何况,即使中国人在计算机编程或所有专业领域高端部分多了一重障碍,其影响范围也极其有限,仅对万分之一或更低比例的人口是个挑战。对99.99%以上的大众而言,英语的这个优势与他们无关,毫无意义。
相反,任何语言的词法、语法的繁简才是对所有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毕竟,每个人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语言文字。讨论不同语言的优劣,不可偏离这个基本点。把能不能编程当成检验语言先进性的一大标准,是一个典型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