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晏晏 于 2022-9-29 17:29 编辑
收到昔日文友求助,说遇到人生难以跨越的坎,问能否占用1、2个小时听听,还特别强调,信我能帮到他,且以后不会继续打搅云云。
前情且不说,便是路人甲,举手之劳何须吝惜?而况我曾担任心理志愿者,从事过线上咨询服务,“业务”能力还是有的,便答应了下来。事后想想,我素来疏离,不怎么近人,竟有如此善念,大约也算功德一件了。
挂着事儿的缘故,便有些心不在焉。晚上,先生喝着小酒,看着电视。我在旁边摇着呼啦圈,偶尔跟他拉呱几句。微信电话响起,滑开屏幕一看,还真是对方来电,第一句话就是:“戈戈,会打扰你吗?”
扔下呼啦圈,我疾步进寝室,说“不会,不会”。想了一下,扑哧一乐,暗戳戳想:是我家先生打扰了医患交流。“啪”一声,把寝室门给关了,将电视声音隔绝在外,随即躺倒床上,以最闲适的姿势,听他诉说烦恼和困扰。
行走俗世,总有许多不尽人意吧。
说来也怪,我经历不多,却习惯性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很多人眼里的事故,到我这里,无论是听说的,还是发生的,往往都仅仅是故事了。
基于这种心态,交流便轻松许多。
对方焦虑积压太久,倒也未必真需要提点,更多是找个安全的树洞,让他吐出垃圾情绪罢。而我,无非是机缘巧合,扮演了这个“树洞”角色。
偶尔客串一次,不算劳神费力,自我感觉还不错。
结束通话之后,有点释然。回到客厅,坐下来,拿了茶杯正要喝水,发现先生眼光灼灼看着我。有点诧异,侧头问他,“咋啦?”
初始以为发型被我之前滚乱了,赶紧抚了抚,又压了压。转而寻思,我在家里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惯了的,也没见他有一次半次提过意见。结果先生意有所指,内涵十足,笑着说:“哪个哥哥来电话,一腻歪就是半小时?瞧你,都荡漾成啥样子了?”
倒,什么虎狼之词?真要是哪位哥哥,我也认了,可这明明不沾边,我比窦娥还冤呢。就瞪他一眼,义正词严驳斥:“人家我在扮演知心姐姐,你不晓得就不要乱说,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先生哈哈笑,说:“就你?自己都傻里吧唧的,还扮演什么知心姐姐?”
这臭爷们儿,简直太气人了。我“腾”一下,站了起来,腰下沉,摆好姿势,对准他肚子,脑袋一低,使劲儿一拱,把他拱了个仄歪。他捉住我的手,又乐了,说:“还不承认?这都快赶上恼羞成怒了!”
我去。咋还绕回去了?不跟他顽闹了,甩脱他的掌控,坐下来安静喝水。视线扫过,发现呼啦圈还横在地上,联想起之前他说的“半小时”,再想想紧闭的寝室门,瞬间把我乐翻了——活脱脱一个“案发现场”啊,怪不得他用了“荡漾”这个词。
伸手戳戳他,笑问:“吃醋了?”他若无其事看电视,轻描淡写说:“老夫老妻的,有什么好醋的?”哈,这啥语气,怎么听都有股子酸味儿,把我扯回了一段经年记忆:
记得是跟先生恋爱不久吧?
我那个初恋男友(准确表述,是我暗恋过的)来了。我是打算介绍相识的,结果召唤了几次,先生抵死不出去。尴尬之余,送走了人家,问他咋回事儿。他乜我一眼,酸溜溜说:“听见是初恋情人来了,你跟个花蝴蝶似的飞出去了。咋没见你这么对待过我呢?”
越看他越想乐。好吧,都是我的错,情急之下,把个挺懂事儿的爷们儿整成了小心眼子。
原本以为,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这“醋孩子”早该成长了。却原来,经年之后,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一股子酸爽扑面而来。掐指一算,大概至老、至死,都这味道了吧?
我就看着他,一直笑,一直笑。笑得他心虚了,把电视一关,大声说:“睡觉!”
睡就睡,嗯哼。我起身跨过去,把呼啦圈捡起来,放回墙角。对着他背影,扮了个鬼脸,又笑了个稀里哗啦。哎,简直太可乐了,有没有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