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魅力是所有文体中最牛气的。很少有人因为会写散文而趾高气扬,诗歌更是羞答答见人,剧本毕竟距离民间尚远,只有小说家才敢在人间桀骜不驯。
我想小说家之所以这么骄傲,和小说本身的丰富想象力有关。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写小说的,一些只喜欢攻击对方薄弱环节、而夸大自己得意之处的理论家往往不擅长写小说。写小说的人一定要先会玩,玩出乐子玩出花样,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想不到的梦,当他们提起笔来时是不太专注的,至少不会一板一眼地字斟句酌,经常是随手一划拉,改吧改吧就成了。这种天马行空的写作方式,也是从事其他文体的人做不到的。
也不是会写几篇疑似小说就是小说家。像我这样的,签约出版过长篇小说、省刊发表中短小篇幅过百,给《小说月刊》写过专栏,市刊、内刊、民刊等都羞于启齿的,也很慎重地给自己定位于——业余小说爱好者,而且绝不是故作谦虚。那不如我的呢?只能说为了月光而放弃了一万多次六便士,继续为理想奋斗了。
我虽然在这里说出版发表,但在生活中、朋友圈中从来不晒不传。说真的,当看到有人晒又在哪发表了纸媒时,心里是不屑的:那都是爷在15年前就玩剩的。本来就没有多少水平,再晒出来晃荡晃荡,估计就剩不下什么了。我们那个时代用过投稿机器,一篇稿可以送到国内数百家刊物,有的能连续发表多家,然后有给稿费的有不给的,还有厚着脸皮找人索要稿费的。最无耻的是拿同样发表的样刊四处显摆,仿佛自己给祖宗争了光似的。记得当年有个姓姚的后来就摇进了作协,一辈子当个副刊作家,自己却觉得是萧红再世。
而即便这么玩,小说发表也是微量。散文入门容易,写好难,提笔写成流水账,也可以说是散文。小说入门就难,我记得第一次投稿给《天池》的时候大约2005年,已经在论坛写得不错了,结果连续84篇被刷下来。其间急头酸脸、没日没夜地写,终于用第85篇《我的朋友陈贵》敲开了刊物的大门。然后知道,论坛级别和刊物级别是有区别的。
那时候我和所有刚开始写小说的人一样,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写得飞快,自己觉得哪都好,结果扔出去哪都不好。后来发表的也是生活中原型改编的。还记得在红袖飘红的第一篇小说是2006年吧——《等待花开》,后来被《文艺生活.精品小小说》用了,稿费不多,刊物却是省级的,还有用稿证书呢?现在早就黄铺了,微信时代开始后,小说杂志没剩几家了。
听过不少人骂这些纸媒扼杀了小说。这点上我是认可一部分的,同时它们也约束了小说,不能胡写乱写。而且你如果自诩小说再好再牛,最好别拿出来投稿,就在自己家欣赏一辈子,自娱自乐感动到死那才叫有志气,一旦投给刊物就别抱怨人家退稿。就像既然来蒙面参赛,就别怕评委打低分,不能一边迫不及待地渴望着高分,一边又对得高分的其他人作品大加褒贬,这些行径都不是文人所为。
说到文人,曾有人说我酸臭文人,那真是抬举我了。我对文人有个起码的定义:靠文字吃饭。研究文化、写文章是主业,其他是副业。而我做不到,所以离文人还远得很。我就是个二混子,懂点皮毛,忽悠几个连皮毛都不懂的人,挣点养老金罢了。同理,靠小说为主业的叫小说家,靠写诗吃饭的叫诗人。所有这些,我这样的水货都挨不上边。以上不是自损为乐,而是实事求是。
我喜欢混论坛,喜欢逛百度文章,因为不想总往前看,越看越觉得自己差劲;往后看就不一样了,常常产生优越感。比如百度写手我昵称为“网络乞丐”,网络红学家我爱称为“穷疯家”,这些是来六星之前的老习惯,不要对号入座才好。
常常跟那几个学习写小说的弟子说。以后少参与酒局,即便去了,你看大家白白话话的,哪怕针对你,你也少吱声。因为你是写小说的,你要懂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道理。更要懂得惜时,不和蠢人纠缠就是大智慧。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往大的说是外交家的工作,往小了说是穷渣渣的事业,而写小说的,要尽量把心拔出来,静下来,冷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