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绍兴有规模的大房子叫台门。鲁迅故居与周家祖宅,在同一街上,相隔不远,叫新旧台门。鲁迅一家住的一楼两底是新台门一小院,记得有个天井里有株老藤,忘了是什么植物。百草园就在小院后面,是有口老井,有数株老树,最显眼是几垅菜畦,种的应是芥菜一类,用来做莓干菜的。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百草园事实也就鲁迅所说一普通小园,却成了最让人向往的地方,游客必到,否则就不算到过鲁迅故居。让人不由想起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名楼,也是因一诗一文。
三味书屋在街尾当然说街头也行,也不远。绍兴是水乡,几乎凡巷必有河道,此处也不例外,三味书屋在彼岸,故要过一石桥,是拱桥还是平桥已无印象。三味书屋只是先生家中一屋,十来方而已,墙上也挂着梅花鹿图,摆着几张旧桌椅,鲁迅用过的桌面上刻着早字,因有次迟到给自己的鞭策。旁有小院,情状一如文中所述。先生姓寿,也叫寿家台门,但规模偏小。说到台门,最可一说的是大门,普遍不是木门,多是竹门,涂以黑漆,别有特色,他处未见,好像名叫箬门。
沈园自然也是必游,若购买了故居与沈园联票,就可以在三味书屋前坐乌蓬船到沈园。船很小,一艄公摇橹,对坐四五人而已。虽不远,但在摇橹声中盼顾两岸,过河穿桥,荡起缕缕细痕,也足以浅尝水乡的滋味。而此情此景,不知会让你回想起周作人的《乌蓬船》。
沈园的匾是郭沫若题写,却是沈氏园三大字。豪无疑问,若非陆游与唐琬的两首钗头凤,及凄美故事宛如宋版的孔雀东南飞,沈园不可能流传至今。“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沈园应有梅花的,非花季也就没印象,只记得题有两首钗头凤的矮墙,和宋代葫芦形的小泉眼(还是井眼?)。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一终生都在怀念,爱情名园弥漫着陆游深情诗词也仿佛弥漫着淡淡的哀怨。但风景也真不错。
相对来说青藤书室就冷清的多,据说这是徐渭晚年居处,今僻作徐渭纪念馆,介绍生平,展出书画。不大,一屋一院,一门圆一门月形。屋前有小石山名天池,窗外依墙有紫藤一株。徐渭号青藤,天池生,布局设计别有匠心。还有好些名人故居,如总理祖,蔡元培故居等均无印象,只记得王羲之故居好象成了寺庙。
兰亭在城外,早非逸少雅集的兰亭原址,景色清幽,感觉很不错。柯岩更远,原是古采石场,因留下相邻高达数十米的两石柱而著名。一石柱雕有弥勒佛像,栩栩如生固是一奇,像前一柱天香更是奇中奇,竟然是上大如山,下细如笋,危如累卵,摇摇欲坠,神奇且奇特。
桥乡当然小不了桥,最著名莫过于王羲之的题扇桥,一孔拱桥,长二十米,宽四五米,重建于道光八年。桥上如今只见卖扇人,题字自然是兰亭集序。建于南宋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八字桥,就不仅仅是历史悠久,名气大而已,它是我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立交桥,结构复杂,极具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堪称绍兴第一桥。简单说八字桥是相交两桥跨三河,有四条桥道两面呈八字,故名八字桥。有点像微型人行天桥,说微型是八字虽复杂,长宽和题扇桥差不多,高也不过五米,但它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却是极高。
202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