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老人的眼泪 心灵的洗礼
今天上午,原本想让十二岁的儿子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受受教育,不料却被七十二岁老妈的泪水感动得够呛。
吃过早饭,几乎是在奶奶和爸妈的软硬兼施下,一心想留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的儿子终于答应去沈阳北陵附近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但迟迟没有付诸实施。
原本打算清明当天去的,不料被安排值班,只能将计划提前到今天进行。
截止目前,我已在沈阳生活了将近六年时间,不能数次坐车经过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但一次也没进去过,甚是遗憾。
在家人的陪伴下,今天我将抹去这个遗憾。
上午九时许,当我们抵达烈士陵园时,几辆消防车和若干武警官兵在大门附近严阵以待,防范着可能出现的各种火灾隐患。
此时,烈士陵园内已有不少前来祭奠先烈的人们,以单位统一组织的居多。比较醒目的,是一个打着旗帜的武警方队和一支陆军分队。
停好车,我和儿子走在前面,老妈与我爱人结伴而行,一家四口结伴先去参观烈士纪念馆。
这是一个专门陈列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烈士英勇事迹的展馆,十八万名战死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在这里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这些早已镌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英雄形象,因为那些图片和文字,再次那么鲜活地从脑海浮现出来。
还有那些无法一一记住的先烈名字,在红底黑字简介的映衬和或有或无遗照的提示下,那么强烈地进入我们的记忆。
尤其是那一段段简短的英雄事迹介绍,让人震憾,让人动容,让人心生感动和敬佩。
沿着长长的英烈纪念墙,我和儿子专门留意了一下先烈们牺牲前的最后壮举:堵机枪眼,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高举爆破筒跃入敌群,抱着敌人跳下悬崖……
尤其是选择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个,多到我们没有数过来。
包括用胸膛堵敌人机枪眼的,也不止黄继光一个,而是有好几个。
参观过程中,爱人不时问我:怎么没发现女的?她还对我讲,如果生在那个年代,她也会做和这些英雄一样的事情。
参观过程中,老妈走得很慢,看得很仔细,从一楼展厅到二楼,始终走在最后。
参观结束走出二楼展厅时,我看到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围在一张无人值守的办公桌前,争抢着往留言簿上写下自己受到的心灵震撼。
儿子着急着回家玩电脑或是打乒乓球,拉着我就要楼下走。
我不经意的回头,看到老妈的神色有些异样,双眼泪花闪闪,站在那群年轻人身后,没有打算就此离开。
我意识到老妈可能也想留下自己的参观感受,便喝退急着下楼的儿子,让他稍等一会儿。
儿子有些不情愿,但他看到奶奶的泪眼,小家伙儿选择了闭嘴和呆在原地静静等候。
终于轮到老妈留言了。
老妈从外衣兜里掏出一枝圆珠笔在手心试了试,像是没了墨水。
站在一旁的一名大男孩递给我老妈一枝钢笔,其他几名年轻人围在我妈妈身边,看这位老人会留下什么样的参观感言。
妈妈抬起右手擦了擦泪眼,开始在留言簿上留言。
妈妈没有随身携带老花镜的习惯,写起字来有些困难。
但妈妈显然有很多话想说,写得很流畅,几乎是一气喝成。
我赶紧掏出手机,给妈妈抢拍了两张照片。
写完了,妈妈抬头,用四川话告诉我:“力所能及的及字好像写错了。”
我说没事,能看清就好。
此时,我有些泪眼模糊,为老妈的泪水,也为她的真诚。
我用手机拍下了老妈的简短留言:“我看完了,心情特别感动,又特别伤心,为死去的烈士们感到特别骄傲。我以后做到力所能及的事。谭世英”
拍完了,深受触动的我拿起笔,在老妈留言的一侧留下这么一段话:“我是谭世英的儿子。我妈今年72岁,是名老党员。参观结束后,妈妈激动不已,眼含热泪,让我很受震动。向先烈致敬,向老妈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从展厅出来,老妈说什么也没带,应该买点鲜花过来。
爱人也讲:以为这里有卖的,结果什么也没有。
我安慰老妈:明年再来时,我们买好鲜花带过来。
经过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往墓地时,数名统一身着黑色风衣的人站成一排,两人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之后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向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钟。
听到悲伤的音乐响起,我和家停下脚步,面对纪念碑,肃立默哀。
见此情形,着急往前走的儿子也消停下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待默哀完毕,回头再看老妈,只见老人家静静地站在那里,泪水再次盈满她的双眼。
路过邱少云烈士陵墓时,我和爱人停下脚步,分别向这位我们上小学时就敬佩不已的英雄三鞠躬。
之后,我和爱人说服儿子,让他也给邱少云烈士三鞠躬。
老妈紧随孙子之后,恭恭敬敬地肃立在那里,认认真真地向邱少云烈士三鞠躬。
之后,我们一家四口逐一走过黄继光、杨根思等烈士的墓前,沿着陵园的水泥道路,缓缓地走了一圈,静静地表达着我们的崇敬和哀思。
渝夫 2012年4月3日16时1分写于辽宁省沈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