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4-26 15:37 编辑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依存在主义观念,时代,无所谓好坏,只是我被抛入其中的时代。抛字很好的描述了众生不能自主来到世间之状态,佛家有谓人生酬业。
看论坛网友间的一些小碰撞,让我想起萨缪尔•亨廷顿所说的 “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他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YSL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它长期以来曾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文明的分析框架因此提供了一个对正在呈现的现实的洞见。它也提出了一个全世界许多人们认为似乎可能和合意的论点,即: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YSL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每个人价值体系的背后成因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也许不是单一的某个文明文化的体现,而是多个文明文化的混杂体。我觉得大家可以批判或质疑不同的价值观及持有人,但不要把这种观念演绎成jiquan形态。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思已走入纵深阶段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西方诸如法兰克福学派等早已开始了价值重估,而我们一些人却把自己演绎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单向度的人。按《未来简史》的说法,目前是数理逻辑的天下,但这不能意味着如《单向度的人》中所指出的那样,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还宣称要对语言中的“形而上学”幽灵进行治疗。
民国时期的所谓大师辈出是因为那些知识分子有着传统的底蕴,所以能吸纳西方文明的精华。而在经历了传统文化断层以后,我们的古老传统渐渐变为一种失落的文明,以至于我们再次与西方文化对撞之时,是以不完整的碎片化状态呈现的。直至今日当资本打造的商业通俗文化呈现为一种粗鄙的主流形态后,一些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新文化运动先锋鲁迅先生曾说过“吃人”二字,却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当今世界呈现了多元文化之形态,我觉得好的态度是彼此学习警醒映照和包容。我不想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的权利”这个已经被用烂了的梗。我更想表达这样一种情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化有很重要的一个字,道。可说是一切学问之根本。
道德经开篇即是道可道非常道。(这个明明已有专贴阐明,不再赘述),说说释家与儒家。
佛家经常讲道心不可退,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佛学大辞典中说,道为能通之义。净土论注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二无漏道,七觉八正等法,能通行人使至涅槃,故谓之道。又行体虚融无碍,故为通之义。以通故,名为道。如道谛,道品,声闻道,佛道等。梵言菩提是也。大乘义章十六曰:“诸行同体,虚融无碍。名之为通。通故名道。”三论玄义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俱舍论二十五曰:“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华严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三涅槃之体,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谓之道。涅槃无名论曰:“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净土论注下曰:“道者,无碍道也。”
通俗讲就是,一、能通的意思。 二、真理的意思。三、即梵语所说的菩提或涅槃。四、修行的方法。
原始儒学也讲究学道,道是儒学的精华。周易系辞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疏:【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朱子:【卦爻阴阳,皆形而下者,其理则道也。】
形而上者,即两仪未分之际,浑然太极,亦即是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既分,阴阳相待,乃有四象八卦,此即形而下者,亦即是器。儒佛道同出于一源,并行而不悖。对照佛家,太极即是佛家的心性、自性、真如,其本自清净,如无尘之镜,无波之海,然无明风动,镜忽染尘,海突生波。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而生三细,境界为缘遂长六粗。虚空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儒家的道是形而上者,无生无灭,无阴阳变化,无吉凶祸福,为宇宙人生之本体。及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皆自太极分辨阴阳,而相继出现其形相,形又与太极不相分离,此道器不相离。道器既不相离也不相即,周易中之卦爻皆是形而下者,卦爻变动,出现天地人万有之形,亦皆是器。器是形而下者,幽明死生,吉凶悔吝,变化无穷,循环无尽,即宇宙人生之现象。「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而下的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逝者,人与天地皆不长久。而太极之生两仪,由人分别之心而起,灭除分别之心,方能入道。太极是卦爻的本体,卦爻是太极的别相,体真相假,不迷于相,才能明于本体,明于本体则能运用万相。展放一卦六爻于全宇宙,收全宇宙安于一念不动之心,收放自如,无不自在。
以上说法(除去引用),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