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4-6-28 14:15 编辑
这个消息目前俄朝两国都没有确认,但是也没否认。那么,自从俄朝两国签署了所谓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以后,朝鲜是不是真的要出兵呢?
估计大概率是这样的,但是,朝鲜派去的是啥样的兵呢?据说是工程部,也就是说帮助俄罗斯在战场上修复被损坏的铁路,公路,桥梁等等设施。
朝鲜有没有能力给与俄罗斯战斗人员呢?我觉得这是扯淡,他自己那摊还舔不过来呢?面对美日韩的压力,朝鲜哪有能力再派战斗部队到俄罗斯?
这个信号最多就是彰显一下俄朝的合作能力,美国和西方并没有关注。多几个送人头的没啥新鲜,不过是头发不是黄色的而已。
其实,早在俄朝签署协议之前,朝鲜就多次放出信号要派兵乌克兰,据说已经有了几批次,但是 无论是被打死还是被俘虏的都没有朝鲜人,因为他们都在后方干活没有上前线。
俄军在俄乌战争中的兵力匮乏不是他战争不利的全部原因,俄罗斯有200多万军队,目前投入战场的只有60万左右。俄军最无奈的是他的信息和战争感知能力的缺乏,这里有技术上的,还有体制上的。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作为指挥系统,俄罗斯是僵化的。他们所有的信息链都要集中在普大帝一个人身上。当最高层次形成命令传达到战场前线,黄瓜菜都凉了。但是战场指挥官是没有绝对指挥权的,即使有部分权利他们也斟酌再三,因为一但失败难逃罪责。即使就是普大帝一个人的错误,他也可以甩锅给别人。
这种僵化的体制导致了俄军在战场上行动的不利,所以大家经常看到,很多时候明明是送人头俄军仍然在进攻,因为撤退的命令还没有到达。指挥官宁可让士兵丧失性命也不肯做撤退的决定。
这和美国就不一样,虽然美国总统是三军总司令,但是军事行动是五角大楼的事。作为战前指挥官,他们更是有随着战争形势变化做出调整的权利。
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指挥系统和战前形势变化之间调整的必要性,那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也就是说,前线指挥官可以按照战争的具体变化来改变策略而不必听从顶尖上司的命令。
当然,俄军还有一些损失是无谓的,比如为了普大帝的竞选强迫举行大规模的攻击,以便取得部分战果给他的脸上贴金等等。
我还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列宁在十月》,影片结尾处有一个镜头,就是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上前线,骑在战马上手举马刀大喊“为了列宁前进!”
打仗是为了祖国,而不是为了某个人。
美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你可曾听见他们喊“为了罗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