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谢青蛙 于 2021-9-5 13:32 编辑
大学时代,我模仿过当时流行的一种风格,写过一篇小说,小说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个大学情侣在无人偏僻的路上约会,碰到一群流氓,然后大段笔墨写了男主恐惧,然后最坏的事发生了,流氓开始拉扯女主,这时候男主不是没想到过反抗,但是恐惧与愤怒搏斗中他怂了,他跑了,镜头一转就是女主休学,他走在学校,老是感觉背后被人指指点点,社死的感觉,比当时死了都难受。
第三篇,同样场景,同样流氓开始拉扯女友,他依旧恐惧得双腿发抖,他怕死,但有比死更恐怖的事,使得他不得不在毫无希望的时候去反抗,结果他被打死了,女友伤痛了一个学期,为了忘记这伤痛,又谈上新男友。
这是当时国外先锋文学的一种没有流行开的实验性产品,但是我在【小说比赛20】《十分钟》中看到了把这种结构给无缝完美化了。
《十分钟》的败笔就是啼妃说的前三段,真的没有必要交代男主是谁,他是谁,是否普通伟大,是否工作辛苦都没有必要。直接删掉前三段就是一篇完美的参赛小说。 因为我也是两次被卡在前三段,没有看下去这小说,今天看完,觉得值得为这篇写一篇。
故事是男主带着妻女,路过最后一个加油站时非常困,他有两个选择,他选择了怕麻烦,硬着头皮继续开着车上桥,结果瞌睡上头,把车开下桥,妻女都死亡,自己也要截肢和生命垂危。
一系列的就是濒死的意识,我们看原文: “易忽然明白了,在女儿极端害怕地喊着爸爸时,云嘴唇急切闪动,说的是:“怎么办啊!” 撕心裂肺的易不可抑制地流泪了,他脑海中不断闪现出云和元元抱在一起惊恐而无助的情形,云求助的眼神和那一声“怎么办啊”的不甘,让他不停扭动身体,嘴里发出痛苦含糊的喊叫,巨大的悔恨折磨着他 “欧阳医生,15床情绪非常激动,需要干预” “马上注射镇静剂”“
这时候安定剂的作用下,他平稳了,意识因此到了另一个场景: “熬夜开车真是困啊,看他开始打哈欠,妻子说:“前面服务区休息一下吧”,他想了想说行 车刚停稳,女儿就从后座过来爬到他身上,搂着脖子嚷着:“爸爸抱着睡”,妻子在后排说:“过来妈妈抱,让爸爸睡一会”,女儿翻眼珠:“不要,就要爸爸抱,你不是说给自己生了个冤家吗,不让冤家抱”,妻子轻轻拍一下女儿,故作无奈地说:“唉,怎么办呢!” 搂着女儿,幸福的感觉那么真实,随着一阵困意,他沉沉睡去”
这段就是开篇我那个对比情节,这种同一场景的重复,但另外选择的重新经历,主要用于忏悔题材的对比,有了这个对比情节,我们才更觉得他开始的可惜:
然后我们再看看对比情节的原情节: 看易开车有些困倦,云说:“前面服务区休息一下吧”,易想了想:“算了,前面最多十分钟,出隧道过了跨河大桥就下高速了,到家再休息” 隧道顶部的灯光一盏一盏从车顶闪过,那么规律,那么轻柔,像老式留声机播放出的舒缓歌曲,又像海妖在耳边轻声的呢喃,紧张忙碌了一夜的易,终于在那呢喃声中,合上了眼睛 一声剧烈的碰撞惊醒了他
这种情节设计,再穿插生死以及对自己妻女的悔恨。短短3000字安排了如此反复的情节,有种一咏三叹的感觉。
但这种文章专业人员一眼看出结构的巧妙,而看不出结构的观众,会被这迂回式的后不当初所感动,我们情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更进一步烘托观众情绪,已经足足为懊悔转动了两圈。
我这两天四写结构,可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通过实例,让大家重视起小说结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