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5-6-9 07:23 编辑
很快,一千三百多万四年大学生活结束的学子们,将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
说实话,就业能有多难,不必粉饰,可以说很难,相当难。
为了营造就业,很多学校甚至逼着学子们,把意向就业都列入了就业成果。想毕业,就要签署有关毕业就业的认证, 你若不签,信不信毕业证都不发给你。
果然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往届的不说,这一届一千多万毕业学生,会有多少能如愿就业的,这也许就看各自造化和能耐了。简单的说,无非是看各地的人才需求,市场情况,以及经济大环境,以及各自的背景等等。
前一阵子看到过相关部门的一些就业鼓励和措施,比如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以及各种自主创业等等。说实话,能如愿以偿的人肯定会有,但未必是多数。这是因为当下的经济环境就这样,当实体商业模式一片寒冬的时候,所谓的自主创业,会让多少人敢跃跃欲试?
楼下的小区外共建,开了一家“科技公司”,名头是“AI无人直播培训“,我想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它到底是做什么的。但是,可以肯定,开业快小半年了,绝对的门庭冷落车马稀。这么下去,关门就是时间问题。
认识一个应届毕业的孩子,她说:不知道投了多少份简历,各种招聘会逢会必到,但是,连意向都没有,简单的说就是竞争太激烈了。
外卖市场的这块蛋糕,现在已经是被瓜分的七零八落,而这种撕裂性的竞争,导致的就是行业的质量直线下降。
当很多企业都在收紧自己的时候,上千万的毕业生你想迅速消化,这真的不太可能。
当然,这里面也有毕业生自己的就业选择方向和趋势。无论你是否承认,大中小的城市依然是他们第一的选择,所以,鼓励回乡创业这个饼,也只能是少数人的响应而已。
想一想也能理解这种社会性焦虑的现实。四年寒窗,一笔沉重的学杂投入,出来后却”拔剑四顾心茫然“,看不到明天的路,这确实有点悲催。
昨晚临睡前看到了这样十二个字:
问汝平生功名,学士硕士骑士。
突然就笑不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