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就需要世界各国拥有大量的美元。投资,援助,借贷都是很小一部分,忽略不计。世界各国拥有的美元就只能靠自己去挣,卖出货物换取美元。积累美元的国家就务必贸易顺差,而美国自己输出多少美元就得相应付出多少贸易逆差。
美国贸易逆差相应会导致本国的产业萎缩,产业到别的国家才能形成进口,才能把进口的货物换成美元输出去,进而导致本国产业空心化。除了几个自己核心需要掌握的产业外,让其他不太重要的产业搬到别的国家去。
产业会根据自身特性寻找归属地,效率和成本原则让产业聚集,聚集又产生辐射效应,进而产生一整套供应链。终端,运营,仓储,生产。生产在不能直面终端数据的时候,运营和仓储实际就归类为过剩的部分。过剩的产能会根据时间线的推进被慢慢消化,同时生产端正常运营的部分也可被视为过剩产能。
即生产的货物没有被消化便可视作为过剩产能,所以,产能过剩是生产货物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相反来看一旦有消费终端也就不用注重产能过剩。举例,苏联最强大的时候钢铁产量三亿吨,我国却年产十亿吨。这部分产能在一带一路,非洲基建消化掉了,原本的过剩产能就不存在。
终上,目前来看,产能过剩只不过是伪命题,目前我国占世界工业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六,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全世界经济发展欣欣向荣,输出美国基建,非洲变得富裕输出非洲工业产品,产能还得再提高才能满足需求。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需求大于供给,只是部分需求还没得到释放。当然产能有他自身的成本和效率优势,谁成本低,效率高谁就应该获得利益,无可厚非,不应该接受打压和指指点点。
为什么补贴新能源
我们是工业大国,便注定是能源需求大国。由于奉行不结盟独立自主路线,能源供应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国际形势尔虞我诈,中东能源补给时常遭受威胁,俄罗斯人天性无谋,想干嘛就干嘛,随意散漫靠不住。
海上运输除了时效较慢以外,成本低廉,量大管够。一带一路陆上运输还要修轨道,建铁路,建中转站成本巨大,且一轨只能通行一辆只能作为战略辅助和时效贸易。但海上霸权实时对我形成巨大威胁,可瞬间导致能源断链。就必须未雨绸缪发展新能源,光伏,锂电池,甚至人工智能。
我国自身产油量是世界第六,特殊时期也就是战时可将自产能源换作军需,但无力把能源分给民用。那么有了新能源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只是和平时期战略上补贴出的新能源转化成了商用,看起来把战略布局当成了商用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