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4-9-27 07:07 编辑
五大计划单列市之一,位处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图上看,就是那个最尖突的位置,客观的说,三面环海,只有西北西南的方向属于陆地,向大东北延伸。
大连这座城市,无论是建市开埠,还是时至今日,都应当属于移民城市。最早的时候,以山东人居多,而且即使是现在,若溯源问底,这份血脉依然不占少数。所谓土生土长的大连人有没有,这个真的有,那会儿被统称为:此地巴子。这俗称里多了几许蔑视和不屑。早几十年,你走在大连街头,听到的是烟台的,荣成的,威海的,莱阳的,胶南的,掖县的,福山的声音多了去。
现如今,”海南丢“基本听不到了,因为那种声音的人基本隔代不再了。
今天的大连,能听到最多的是来自大东北的声音,诸如黑龙江,吉林的各个地方。我居住的旅顺开发区海边这个体量很大的小区(四期),85%都是来自大东北的。
2018年,我退休搬到这边居住的时候,刚来我就有点后悔了,因为偌大的小区里,没几户人家,显得空荡荡的。如今,六年过去,我出门都有炸裂感,小区里人多,车多,尤其是车位紧张的几乎一个萝卜一个坑。2018年的入住率,估计没有20%,现如今,保守的说也是85%。依然以黑吉辽这三地流入人口最多。
因为历史的原因,这座城市的混杂和包容性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近十几二十几年,大连街头的文明程度真不是自夸,相当可以。
而且,大连人也都心热,遇到别人需要帮忙,毫不犹豫,掏心掏肺的。当然,遇到什么乱七八糟的,寻衅滋事的,大连人也不客气,用大连话说:不惯毛病。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大连文化里,揉入了太多外来的因素,比如日俄的,比如现在大东北的,然后这些外来因素和大连本土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鲜明的大连文化特质。
或许是受海洋文化的影响较深,多数大连人都很有心胸,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不太注意细节,感爱敢恨,情绪是明显的。偶有拍案而起的”屠狗辈“那不意外。
其实,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你或许才能感触到它的脉搏,旅游走马观花,想感知大连,无非是看到了风景而已。
前两天,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和我谈大连,他说:你们大连二十多年没发展变化。
我直接开怼:什么叫二十多年没发展没变化?你是指城建,还是别的什么?
他说:网上就这么说的。
我回应:那我就不怼你了,因为你也是人云亦云。
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所共知的因素,大连确实走的有点慢,但并不是它没走。
现如今,大连的地铁历程接近230多公里,明年还会增加(四号线),大连的城建水准和视野格局并不低,经济不好也是现实,但是不妨碍制造业的底子,造船的几十万吨那都不是事情,更何况海军的主力舰船的建造都在船坞里。
大连的公交系统是很发达方便的,几乎覆盖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大连的经济大环境,那不是一座城市自己的事情,当下放眼看去,那个城市不是这样?这些年,大连的外资企业走的很多,这不是这座城市本身如何糟糕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当然不排除这个因素,但更多的是全社会的问题。
大连人的工资水准不高不低,物价有点小贵这是事实。当然,你若天天想下馆子,那你就可能吃紧。要是正常的生活开销并不难。
肉,蛋,禽,青菜,海鲜,主粮,杂粮,柴米油盐这些算是生活的主项,我不去比较别人,就说我自己的数据:
每个月电话费200(含家庭网络费用)
每个月电费200
一年的物业费接近2000
冬季采暖费用,我是132平米的房子,大约在3400左右
家里有天然气每个月我缴费50,累计卡里能有三百多余额
出行坐公交地铁,我的老年卡每个月平均100(根本用不完)
剩下的就是买菜,买粮,买柴米油盐的费用我做过一次精确统计,两个人1500足够。当然,你若顿顿海参鲍鱼大虾那另说了。
其实,这清单我详细大家都差不多。所以,怎么去理解大连的物价贵,那可能就是角度不同了。
九月初开海之后,今年我这边小海鲜太多,渤海刀鱼,三指宽,四指宽的,泛着银光的那种,十七八块,二十块的样子,大鲅鱼那种五六斤,七八斤的,均价十六块。虾爬子(皮皮虾),个头不算大,绝对活蹦乱跳的,二十五,三十五的都有,飞蟹小贵,鲜活的基本在四十五,五十左右,个头大的更贵一些,不超过六十。黄鱼,黑鱼基本就是十几块钱的样子。贝类的,蚬子,蛏子,扇贝也都不贵,稍微贵一点的就是鲍鱼。虾圈里的青虾,九十块钱五斤,那日看到海虾,二十五一斤。
生活成本就这个样子,青菜属于价格波动的,节假日小贵,涨个块八毛的也不意外,平时都是农民兄弟自家的院子里的,吃不完拿出来卖的,新鲜是不用怀疑的。
难道只有大连是这个样子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