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三十年代生人,兄妹七个,就这,还没算上半途夭折的俩妹妹。
我爷爷贫下中农一名,想不通他为啥要生这么多孩子,一袋粮食三口四口人吃饱,五口六口人半饱,八口九口人只能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有人说,那年头是因为晚上没有电,所以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好像有道理,现在不但有电而且有网,出生率应声而降。
父亲16岁的时候就出来干革命了,首先是因为爱党,其次是党也爱他,有文化,再就是我爷爷奶奶去世了,父亲是长子,长兄当父,下面一串楼梯一样依次排列六个弟弟妹妹等着他拿回粮食填肚子。
父亲再能干一双手一副肩膀也养不活六个弟妹,于是他一狠心,再加上有点重男轻女,把大妹二妹三妹送人当童养媳,自己响应祖国 “知识青年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揣着“吃饱穿暖”最卑微的思想,带着三个弟妹去了边疆,后面偷偷跟着我母亲,我外公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谁能把闺女给了一进门就要养活三个弟妹的穷家破落户呢?可谁让父亲英俊潇洒身兼支边小分队队长呢,还挎着枪。
母亲是个很会过日子的女人。她不但拉扯着大叔子小叔子小姑子成了人,还给他们成了家。母亲生了四个孩子,每个孩子的衣服虽说不是最好的但总是最干净的,就是补丁也补得像朵花,最普通的白菜萝卜她都能一天做出一个样来,母亲在灯下纳鞋底和补袜子的身影贯穿了我整个的童年。
舅妈生了四个女孩,舅舅想要小哥哥过去撑门立户,父亲严辞拒绝了,他自己还嫌二个儿子少了呢。我暗地里想,如果舅舅生了四个儿子,想要个丫头,父亲说不定会把我送出去的,就像把他妹妹送给别人一样,这点凭他偏心眼,分面包时,分给二哥的总比我多就能证明。
母亲六十多岁就去世了。我总觉得跟她操劳过度有关。如果父亲没有那么多弟妹要照顾,如果母亲只生了哥哥姐姐俩人,她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多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多爱自己一点,我们送给她寿比南山和福如东海的祝福就不仅仅只是美好的谎言了,有可能成为现实,她甚至都没来得及看到她一手带大的我们家公主考上大学呢。
母亲曾经自嘲地对我说“生一个孩子好,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已喜欢做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还是师范生呢,光顾着奶孩子去了。”
女儿暑假进了舞蹈班、钢琴班,业余时间参加文学兴趣小组,是学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之一,她的现在曾经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童年,像《安徒生童话选》里年的公主,美丽健康和活泼,然而,就像科技发展带来的付作用温室效应,独生子女的孤独也是显而易见的……
有同事说我们一家就是现实版的——《吉详三宝》,怅然若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