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之菡萏 于 2011-1-2 11:02 编辑
心若浮云何论人品之高洁?坐若钟之沉稳,站若松之伟岸。气当定,神亦闲,言必慎,不戚戚而论是非.行必果,不汲汲而无始终.举止当端雅。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吾曰:心无沟壑天地宽。话说来的确是可以稀疏平常,可如何才能如此品位与淡定呢?
曾听得佛家偈语:一切皆是虚幻,若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啊,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在浩淼天地之间,人就如蚍蜉般微不足道,人所看大的世界:一切悲欢离合,名利风月实际都会因为人生的短暂而显得如此迷幻不真。那么就不要被一些假想,假象迷惑.让内心永远如莲花般高洁,何来浮云的干扰?何来心之逐流而荡漾?
一日饭间,听闻,“酒品看人品”。常也有友谈之,:“牌品”如“人品”。都谈到了一个“品”字.人处世里好像也很是在乎“品”也?可如何来追究品呢?
很多时候对古人智慧我视若喜马拉雅山脉之绵长深邃而博大,仰之若珠穆朗玛般神往而不可攀越。造物主把神秀给了大自然,而人类又在神秀的基础上用神奇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从方块字可窥其一二。山的“品”在于他的重叠并中空容大.而观其“品”字,是不是是古人给我们开启人生智慧的一把钥匙呢?
猛然有种灵光闪烁的感觉,似乎看出了造字者造“品”的意图来了。“三口鼎立”看来应该是说“品”之优劣理当由旁人评说。中国人有习俗,用“三”这些确定之数字来代表多的概数,如三人行,三三俩俩。那么三口应该就是多人的评价来确定一个的德行了。而口字字形又讲究方正,真正有德行的人应该是外圆而内方,如我们的天地,圆不木纳,方有规矩,此乃上品。再端详口,口里空,是不是也在暗示我们为人应该容大,这让我又想起一句话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观“品”字,是三口的容量,那么“品”是不是就要求要有容量呢?看来归纳出来品的意思就昭昭然了:由别人评价;有容乃有品;内有规矩,外讲方圆。
这应该算是已经掌握了看人品的一杆称了吧。于是我对“酒品、牌品、人品”谶语有些不屑了。真正的“人品”是看其言谈举止,如果一个衣冠楚楚而内里藏污纳垢,满口仁义道德,背后鸡鸣狗盗又何谈品级呢?“品”在于日久得真知,品在于内涵所自然流露的气韵,品在于始终坚持一种既定既得的原则。
小小“品”字,实在太大包容,吾岂敢轻易定论?诸君是否该慎用“品”来评价人之德操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