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4-6-14 20:47 编辑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以下是2024年全国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的古诗文部分。不许百度,裸考一下试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