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节,在安徽合肥,在大哥家里,我曾看到我们家族新修的族谱,第一次知道我们这个李姓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于清初入川进入开县岳溪塝上定居,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史称“塝上李”;因入川老祖母姓谢,也有好事者称我们这支李姓的“谢家李”。
我们这支李姓的入川始祖叫李和钦,到岳溪塝上定居以来,已经留下两万多名李氏后代,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家族。
新修族谱的参与者之一、我的小学老师兼近房堂兄李善春告诉我,据基因考证,我们这支李姓确实是唐王李世民的后裔。
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李姓男人的左小脚趾呈明显的两层,像是没有长好的样子。
我有些不信,脱下鞋袜一看,果真如此,不由得不相信血脉相传这个说法。
我也看了儿子的左小脚趾,特征一样明显,属于地地道道的塝上李传人。
从入川始祖李和钦算起,我们善字辈算是塝上李第十六代传人。
那次在大哥家,我在族谱上看到我和儿子的名字,竟然还有我爱人的名字。我甚至还看到了一段关于我们李姓的名人简介,我竟然也在其中,甚是汗颜。
不过说真的,正是看了这本族谱,我才意识到寻祖归宗有多么重要。
年轻的时候,我们忙着学习,忙着打拼,很少顾及亲情的东西。
等到相对稳定下来,我们开始意识到家乡的重要,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意识到根的重要。
是的,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找到自己的根之所在,有着明确的归宿感,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否则,我们很容易迷茫,很容易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没有方向和归宿感,实在是件可怕的事情。
这次回家之前,我就和儿子商量,要带他去认祖归宗。
连续两次回老家,儿子已经承认自己是四川人或重庆人,已经不再把他乡当故乡。
正月初一,在初中同学同时也是塝上李第十七代传认大李勇家吃过午饭,我去买了一盘鞭炮、一挂纸钱、若干冥纸,在大李勇的引领下,领着妻儿去给我们塝上李的入川始祖上坟。
入川始祖的坟茔位于岳溪邮局背后的缓坡上,经过数次扩建整修,已经初具规模。
领着儿子看了墓碑上的简介,给他讲了一些我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让小家伙儿彻底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之后是挂纸钱,放鞭炮,烧冥纸。
我和大李勇先后十分正式、十分真诚、十分用心的给始祖磕了三个头,表达了敬意和怀念。
儿子刚开始不愿磕头,经过我一番游说,终于乖乖地跪在始祖坟前,非常正规地磕了三个响头。
渝夫 2012年1月27日晨于重庆开县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