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响应毛毛号召网购了一堆吃的,一直忐忑怕疫情前无法送达,没想到周一就收到好几件,物流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周二又去趟沃尔玛,货架上很丰富,也没见谁抢购,随便买了几样,然后回家等着封区。这次俺想好了,即使平时窝头咸菜啃着,封控期间也一定要鸡鸭鱼肉,绝不能让花花看笑话。
等啊等,一周过去了,居然屁事没有。测核酸的人也不多,究竟咋回事?细看了下通知:“愿”检尽检。难怪人少。不过上周讨论囤货的事还是有必要。照如今的疫情态势,很难说啥时再来一波。即使这次用不上,拉出个单子下次也能用。 根据上周的集思广益,整理清单如下:
1、为停气停电准备:方便面、自嗨锅、矿泉水。占总囤量的20%; 2、为方便快捷准备:冻包子、饺子、预制菜、锅贴馅饼等。占总囤量40%; 3、家常便饭类:米、面、肉、鸡蛋、罐头、调料等。占总囤量40%; 4、水果、零食若干; 5、蔬菜根据各地情况自行补充。
看北京这波疫情,大概要闹腾3-4周,五一游是没戏了。不过俺还是想小游一下,否则每天做惊弓之鸟活的太累。现在赋码、封控、隔离等都是家常便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一旦中招,别管你在干啥,立刻就得“停摆”。十四亿人在这种沮丧、焦虑中已经熬了两年多,希望在哪儿?路在何方?专家们应该在这方面多说说,让大家的苦熬有点盼头。
要说停摆,应该还不算最严重的。从全国范围看,停摆毕竟是少数,而且都能较快恢复。现在最麻烦的是,突发的封控、隔离等,让一切计划想干的事都得停止。封控属于“不可抗力”且随机发生,那计划还有啥用。28日,广州白云机场发现3个确诊,立刻超过1100个航班被取消。如果这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那啥计划都不用谈了。
上周花花说:把重点人群重点保护起来。现在看,重点人群主要是高龄老人+严重基础病。28日澎湃新闻介绍新西兰防疫启示录。目前他们那里处于“躺平”状态,但因为重点人群保护的好,新冠致死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比流感致死率还低。这应该是个值得探索的经验。如果我们能用清零把感染率压下来,再通过保护重点人群把死亡率也压下来,那就是抗疫双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