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父母,却未必有子女。父母是生命的源头,子女是生命的延续。生死之缘并非天定,而是通过血脉联结而成。没有子女的悲哀主要不是无人奉养天年,而是血脉自此断绝。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自然而然,但是父母给子女的爱更多。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却未必能奉养父母,且再好的奉养也不能同生养相提并论。为人子女者如能过好自己的一生,并能繁衍后代,当算对父母的另一种回报,所以中国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父母和子女之间同样会产生不满,但这种不满却难于比较。父母恨子女怎么也恨不起来,子女怨父母怎么都怨不久。这是因为他们之间不仅有血缘的纽带,还有生养的恩情。在多子女的家庭里,父母偏心会造成对父母的怨恨,其影响程度不可小视,但一碗水永远端不平。同样在多子女的家庭里,子女们对父母的爱和照顾也有区别,这与子女各人的天性有关,也与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有关。独生子女家庭里没有偏爱,但相对而言父母向子女倾注了过多的关注。
父母对子女有榜样的作用,特别是在子女年幼时所施加的影响不可忽视。父母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没有知识也不敬重知识的父母培养不出有知识的子女,在品德方面也适用于这样的推理。
父母生养了子女,但永远不该把子女当作自己财产而控制子女,否则就蒙上了刺裸裸的功利性;子女也不需要因为父母生养了自己就交出个体自由。父母子女之间最理想的情况是一切由爱驱动,辅之以责任与义务。其乐融融的家庭比比皆是,但剑拔弩张者也不少见,其原因无外乎如上所述。
子女体会父母的恩情要在有了自己的子女以后,父母则永远把子女当孩子看待。子女看着父母一天天变老,父母则总是记着子女幼时模样。父母在子女离家后会常常想念他们,子女在父母过世后也会常常想念父母。只要父母还在,人就可以一直做孩子;父母不在了,这孩子就做不成了。爱与被爱、想念与被想念,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主旋律。
父母和子女一场,多少欢喜多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