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清江引·咏所见
查看: 1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江引·咏所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7-21 13: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花园佳人豆蔻年龄,瞥见蝴蝶双飞。瘘躯拭泪水,暗恨不如人。丫头一鼓劲赶蝶它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7-21 13: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清江引·咏所见

佚名〔元代〕

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7-21 13: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十六七岁的小姐在后花园内,见到两只蝴蝶结伴儿嬉戏,互相追随。她肩靠着粉墙,不住用手抹泪。吩咐丫鬟:把它们赶走,到别处儿去飞。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7-21 13: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7-21 13: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7-21 13: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7-21 20:12 |只看该作者
元曲很像现在戏曲的唱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7-22 09: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4-7-21 20:12
元曲很像现在戏曲的唱词。

是啊
挺自由散漫的
……^_^
陶然新周愉快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7-22 11:08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4-7-22 09:52
是啊
挺自由散漫的
……^_^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7-22 11: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4-7-22 11:08

天天向上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