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妹子笑嘻嘻接听电话,答妹夫责她没及时看信息,她说,之前张罗着做饭,之后忙着洗碗,至于吃饭期间么,不晓得家规在,不许玩手机的啊?
把我笑得不行。
这条“家规”是先生定的。理由是:要腾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也即家人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初立之时,有些傻眼——特指我和儿子。现代社会,手机这物事早已如影随形,哪能轻易放下?
“注意团结友爱精神哈!”先生每每咳咳两声,敲碗、敲桌子提醒,意思是:放下手机,和睦在线。再后来,我母亲、我妹子便都笑啊笑的,协助我家先生发号司令。
后来我就想明白了:看似“家规”,实则是针对我和我家儿子的。用我家先生的话来说,就我们娘俩儿网瘾最大、习惯最坏。
初时,不以为然。谁知先生锲而不舍,坚决贯彻执行。
至今想来,仍觉太难熬了:
眼睛总不由自主瞟向手机,仿佛会错漏了谁的信息或者会疏怠了回应谁似的;手指呢,也时时发痒,总想摸一摸、划一划,却又在先生的盯防下,硬生生克制……有时候甚至是手都伸出了,忽而意识到什么,悻悻然悬停在屏幕上方,在先生似笑非笑的目光下,竟不知该落下还是收回。
我家儿子的情形跟我,……有过之而无不及。每每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先生为嘛定规矩呢?
大抵是发现手机在线,想聊些家常、分享些什么时,听者多半心不在焉,只“嗯嗯”敷衍了事,整得想说的话题,吐出去一半又咽了回去。他说,平常都各有各的忙,难得吃饭聚在一起了,还各玩各的手机,“家”的意义在哪里?“家人”的意义又在哪里?
认真想想,确乎如此。少了介入,便渐趋陌生,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屋檐下,一座座孤岛。各有各的天地,怪不得现代社会,躁郁症或自闭症那么多……
先生是越来越爱给我立规矩了。当然,更多是通过给我立规矩,进而给我家儿子立规矩。只要我心甘情愿配合,基本而言,我家儿子就会遵照执行。“吃饭不许玩手机”,是目前为止执行最好的一条。
经过最初艰难的戒断,而今已经习惯成自然。我有时候都懒得把手机带到餐桌上,主要是晓得带了也不好意思翻看,反而逗得自个儿心痒难耐,何苦来哉。
餐桌上,是认真吃饭和分享时间。陈年旧事,街坊邻里,政治经济,各种烟火、琐碎,源源不断的话题,说到兴头上,饭毕还要围坐许久,直到杯盘狼藉,也不忍散去。
曾经不知不觉的,就让手机僭越了生活的本分。“家规”立下后,“家”的模样出来了,才明白:
小小的屏幕里装着大千世界,它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确实容易让人错过最活泛的真实人间。
好吧,很好的“家规”,之一。须一如既往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