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论金 于 2021-3-15 13:37 编辑
盗亦有道,何况辩驳。
初入天涯关天茶舍之时,我正在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被苏格拉底那一套套的辩术所折服,读得津津有味。后又读笛卡尔的《哲学沉思录》,该书附上了笛卡尔和他的哲学论敌的答辩文章,非常过瘾。后来我读过很多西哲的原著,都是长篇大论的论述,当然,一个最浅显的现象:没有脏话。论证,大概在人类的全部历史(包括未来),是没有终点的。笛卡尔《哲学沉思录》被质疑的部分,笛卡尔的答辩不见得能做最终的审定。话题还是悬置着的,但对话在书本中结束了。我觉得他们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辩驳,只是作为后世的读者,没能了解到。
苏格拉底征服了很多论敌,但我相信这只是书中的一面,另外一面,则写在现实中,他并不能征服全部人。他能征服的那部分人,我觉得至少是服从逻辑的人,这大概算是很好的辩品。而不能被他征服的那些人,也未必是辩品不好,但一定有一部分人,是不服从逻辑而胡搅蛮缠的。总之就是一个字:不服就干的类型。也不管你说得有没有道理。
辩驳相比于学习,我仔细斟酌,这两件事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于,辩驳的初衷而带来的学习效果,比纯粹的学习更好。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服从逻辑吗?
要批驳一个对象,起码的尊重,不是别的,是把这个对象的意义搞明白,这个搞明白,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只是想把对象搞懂,而辩驳,除了搞懂之外,还要想办法击破它,所以考虑得格外深入和多角度。
不过,关天茶舍的战斗历程,让我意识到,网络上的这些所谓辩驳,完全没有上面说的那些道道。大多数人凭着一种“反感”的感觉,开始大刀阔斧地批斗之。看着那些斗大的批驳文,劈头盖脸的质问,我尝试过回答几下,然而各种草帽草泥马纷至沓来。最终就只能做罢了。
网络辩驳具备的鲜活性是读书不能比较的,而书本的语言和思维、作者的格局,也不是网络上的这种粗鄙方式能比拟的。就是因为这两者的差异,所以我才会在论坛上交流,又会在网下读书。当然,我一直都在选择交流的对手,逃避那些砖头瓦砾的打砸——太浪费生命了的感觉。
要辩驳什么,就要好好的认真的干。
|